[发明专利]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及压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25165.9 | 申请日: | 2022-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6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奎;徐腈蔓;张睿;侯亮;王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5/10 | 分类号: | B22F5/10;B22F3/03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邓世燕 |
| 地址: | 64215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冶金 摩擦 压制 模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及压制方法,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和芯棒,其中,芯棒下端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中心缸底座上,芯棒上端通过螺纹连接芯棒下端,下模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顶出缸底座上,并与芯棒上端间隙配合,中模包括中模芯和与中模芯过盈配合的中模套,中模固定在自动成型液压机顶出缸上,并与下模间隙配合,上模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主缸底座上,并与中模、芯棒上端间隙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解决了摩擦环制备过程中存在的材料均匀性差,无法一次成型,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及压制方法。
背景技术
摩擦环是一种应用在动力机械上,依靠摩擦作用来执行制动功能的部件材料。由于摩擦环自身结构特点,其对偶摩擦面不仅可以是摩擦环的上下两个端面,还可以是其内圆弧面和外圆弧面。摩擦环的制备通常是使用一大块压坯通过机械加工而成,从而满足工件设计尺寸的要求。但是,这种工艺方法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时间与加工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并且还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及压制方法,达到摩擦环一次成型的目的,生产效率高、工件品质好、制造成本低且可与自动成型液压机配合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和芯棒,其中,芯棒下端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中心缸底座上,芯棒上端通过螺纹连接芯棒下端,下模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顶出缸底座上,并与芯棒上端间隙配合,中模包括中模芯和与中模芯过盈配合的中模套,中模固定在自动成型液压机顶出缸上,并与下模间隙配合,上模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主缸底座上,并与中模、芯棒上端间隙配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模具:
将芯棒下端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中心缸底座上,芯棒上端通过螺纹连接芯棒下端;将下模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顶出缸底座上,并与芯棒上端间隙配合;将中模固定在自动成型液压机顶出缸上,并与下模间隙配合;将上模连接在自动成型液压机主缸底座上,通过中模定位,并与中模、芯棒上端间隙配合,所述上模、中模、下模、芯棒下端和芯棒上端中心线重合,调整自动成型液压机控制面板参数,使得芯棒上端和下模的成型面与中模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在液压油缸的驱动下能够往复移动;
步骤二、顶出缸顶出使中模上升80mm,缓慢倒入摩擦环原材料,并刮平原材料,使其填满整个压制模腔;
步骤三、顶出缸顶出使中模再上升2mm;
步骤四、主缸慢下使上模向下移动并压入中模40mm,浮动压制使压制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1600~1800MPa,保压时间30s;
步骤五、主缸卸载压力至0.3MPa以下,顶出缸退回使中模回到初始位置、主缸回程使上模回到初始位置、中心缸退回使芯棒上端回到初始位置,然后取出产品,得到粉末冶金摩擦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解决了摩擦环制备过程中存在的材料均匀性差,无法一次成型,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难以保证的问题,具体优点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可以实现摩擦环一次成型,减少机械加工次数,达到优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本发明的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上模中存在排气孔,可以改善金属复合材料的压制性,提高摩擦环材料分布均匀性,提升成品质量。
(3)本发明的粉末冶金摩擦环压制模具,可与自动成型液压机实现自动化压制、批量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5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