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24701.3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杨广;闫会明;李泰安;马经忠;江翔;姜亚楠;夏彦鹏;王淞立;黄琪;孙民;蒋黄滔;卢维富;王国良;钟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9/26 | 分类号: | B64C9/26;B64C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传准 |
地址: | 33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片式双缝 襟翼 装置 | ||
1.一种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包括襟翼舱、导流片、连接支臂、主襟翼、襟翼作动器、一号连杆、襟翼支臂、二号连杆及三号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与主襟翼通过连接支臂连接,所述襟翼舱的后缘内设置有用于包容导流片的容腔,且导流片前缘与襟翼舱后缘之间形成一级缝道,导流片后缘与主襟翼前缘之间形成二级缝道;所述襟翼作动器安装在襟翼舱上,所述襟翼支臂设置在襟翼舱下方,所述襟翼作动器通过一号连杆与襟翼支臂连接、所述襟翼支臂通过二号连杆、三号连杆与主襟翼连接,以促使一号连杆、襟翼支臂、三号连杆与主襟翼和襟翼舱的组合在运动平面内形成四连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支臂上设置有连接铰点,所述一号连杆一端与襟翼作动器连接,所述二号连杆另一端与主襟翼固连,所述一号连杆另一端与所述二号连杆的另一端在空间内通过转动铰点铰接连接;所述三号连杆一端与连接铰点连接,所述三号连杆另一端与设置在主襟翼上的襟翼铰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杆、二号连杆与转动铰点之间的夹角为15~45°,飞机起飞时,夹角为15~25°;飞机着陆时,夹角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为大弯度、具有负安装角的流线型结构,且导流片的相对厚度为16%~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与导流片外形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飞机起飞或着陆处于放下状态时,导流片与襟翼舱的一级缝道的缝隙值占不同展向位置弦长的0.7%~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臂沿展向共布置多个,且连接支臂为薄壁或流线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作动器内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作动器内设置有机械零位和用于控制极限位置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支臂下方设置有整流罩,且整流罩由整流前罩与整流后罩组成,整流前罩与机翼翼盒固连,整流后罩与主襟翼固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为流线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双缝襟翼收上状态,整流前罩与整流后罩之间设置有运动间隙,运动间隙为1~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的增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升装置的运行模式如下:
飞机起飞或着陆时,放下带导流片式双缝襟翼,襟翼作动器旋转运动后,带动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向后运动,三号连杆适应性向后旋转,以带动主襟翼、连接支臂、导流片产生旋转和后移,促使导流片前缘与襟翼舱后缘之间的一级缝道达到不同展向位置弦长的0.7%~1.5%;在飞机起飞状态下,通过驱动襟翼作动器旋转,使得所述一号连杆与所述二号连杆之间的夹角在15~25°之间,在飞机着陆状态下,通过驱动襟翼作动器旋转,使得所述一号连杆与所述二号连杆之间的夹角在30~4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47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