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介素-6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14378.1 | 申请日: | 2022-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鹏;刘萌;郭超林;白仲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拜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21/76;G01N33/58;G01N33/577 |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介素 检测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介素‑6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其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能够满足现有的检测需求,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50μL待测样本、50μL生物素化抗体和5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至化学发光微孔板中混匀;所述生物素化抗体为生物素与白介素‑6单克隆抗体偶联得到的产物;所述酶标记抗体为辣根过氧化物与白介素‑6单克隆抗体偶联得到的产物;步骤2、进行孵育:在37℃的温度下,一起孵育10min;步骤3、进行清洗:将350μL清洗液加入到微孔中,清洗四次,将未结合在固相上的抗体和被测样本清除;步骤4、进行读数:加入化学发光底物A、化学发光底物B,酶催化底物发光,通过光电倍增器测量发光强度;步骤5、利用已知浓度的校准品绘制发光强度标准曲线,根据步骤4得到的发光强度对照所述发光强度标准曲线,计算得出待测样本中的白介素‑6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介素-6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介素-6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对急诊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常规、胸部影像以及微生物学检查,但血常规检测不能客观地反映严重感染者的真实情况;胸片可能出现漏诊;胸部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优于胸片,但不适用于危重患者,且不便随访;微生物学检查虽被视为“金标准”,但其耗时长,而且很多到达急诊室的患者都已接受了抗感染治疗,影响病原体的检出率。所以,急诊科迫切需要更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能在感染早期发生显著变化,不受非感染因素影响,以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早诊早治;可鉴别诊断病原体类型,在复杂而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准确有效地指导抗菌药的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近年来用血清标志物作为诊断标准以其快速、便捷、创伤小、费用低的特点越来越受关注。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血清炎症标志物有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其中,白介素-6有如下临床价值:1)当感染和炎症发生后,白介素-6率先生成且水平迅速升高,可在2h达高峰,其升高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并诱导降钙素原(PCT)和CRP分别在感染2h和6h后开始升高。2)白介素-6是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尤其可作为对患者感染早期的鉴别诊断指标,并对制定患儿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3)白介素-6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增高幅度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在危重患者中可持续长时间高水平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脓毒症和MODS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指标,并能更快反映抗生素治疗的效果。4)白介素-6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敏感性高于PCT和CRP,还可用来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当白介素-61000pg/mL时预警重症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提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因此近年来IL-6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广泛。
由于白介素-6在健康人群中的含量极低<7pg/mL,现有的检测试剂盒无法满足该项目灵敏度的要求;同时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白介素-6会出现>5000pg/mL的现象,所以试剂盒需具备宽线性范围。因此当前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的白介素-6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来满足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介素-6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其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能够满足现有的检测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介素-6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50μL待测样本、50μL生物素化抗体和5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至化学发光微孔板中混匀;
所述生物素化抗体为生物素与白介素-6单克隆抗体偶联得到的产物;
所述酶标记抗体为辣根过氧化物与白介素-6单克隆抗体偶联得到的产物;
步骤2、进行孵育:在37℃的温度下,一起孵育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拜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拜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4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型车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蠕变曲线的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