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用成品件焊后打磨抛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6515.3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6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佟东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9/04;B24B55/02;B24B55/06;B24B29/02;B24B4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张倩 |
地址: | 300301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成品 件焊后 打磨 抛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用成品件焊后打磨抛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打磨:打磨前,将成品件摆稳垫平,使之保持牢固可靠,再将润滑介质均匀涂于成品件表面,形成约1mm厚的薄膜;打磨时,使打磨工具的磨片与成品件表面呈15°~30°倾斜角度,打磨方向与成品件表面加工痕迹方向保持一致,然后进行匀速打磨;S2、抛光:抛光前,在润滑介质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3%的圆润磨剂颗粒,并将打磨工具上的磨片更换为抛光磨片,进行抛光。本发明采取非化学法打磨抛光,使得抛光后的划痕基本消失,不会在肉眼观察下出现明显划痕和旋光走线,本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成品件焊后表面处理作业,能够较好保证产品表面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打磨抛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用成品件焊后打磨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各项产品技术条件要求较高,表面质量则是产品留给用户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尤其是轧机机架、轴承座等大型铸锻件,铸造缺陷难以回避,特别是在精加工后,有时表面依然存在着一些缩孔、砂眼或裂纹等细小缺陷。尽管不影响设备性能和正常使用,但仍然需要进行适当清理和补焊,使零件表面金属光泽均匀、无明显抛磨痕迹,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在处理粗糙度要求较高的成品件表面缺陷时,需要进行清理、补焊、打磨、抛光,但焊后成品件表面的大面积变色难以消除。针对粗糙度要求高的成品件表面焊点,传统方法就是直接对其进行打磨抛光,属于单一的物理打磨,效果简单、直接,是当前主流打磨抛光方法。但由于磨具表面磨粒(有粗、中、细三种)呈不规则的钻石形状,有棱角的粗磨粒往往会造成成品件表面二次刮痕,影响成品件表面质量,打磨抛光效果不佳。要去除这些刮痕需用更细的磨粒进行打磨抛光,将耗费更多时间,即便这样也会不可避免的伤害成品件加工表面。且使用传统打磨方法后,抛磨后的表面与原始加工表面反差较大,造成成品件表面粗糙度不均匀,打磨抛光痕迹明显,金属本色也被大面积磨痕遮盖,对表面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业用成品件焊后打磨抛光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类工业零部件的打磨抛光作业,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可以较好解决产品表面质量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工业用成品件焊后打磨抛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打磨:打磨前,将成品件摆稳垫平,使之保持牢固可靠,再将润滑介质均匀涂于成品件表面,形成约1mm厚的薄膜,润滑介质可以使成品件表面打磨温度由900℃降低到400℃左右,避免零件表层出现退火现象,也可避免打磨过程中粉尘飞溅,造成环境污染;打磨时,使打磨工具的磨片与成品件表面呈15°~30°倾斜角度,打磨方向与成品件表面加工痕迹方向保持一致,然后进行匀速打磨;
S2、抛光:采取延时粉碎抛光法。抛光前,在润滑介质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3%的圆润磨剂颗粒,并将打磨工具上的磨片更换为抛光磨片,进行抛光。此道工序中,润滑介质的作用是降低磨片与零件表面的摩擦力,而圆润磨剂颗粒在抛光磨片的作用下破碎,主要作用是增加磨片与零件表面的摩擦面积,使磨、研、抛做到一体化,此时抛光,可以大大降低成品件表面二次划痕的能见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润滑介质为回收后的L-HM46抗磨液压油,使用二次液压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其20℃时的密度值为854.00kg/m3,粘度指数>9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打磨时,使用的打磨工具为电动角磨机,且使用紧密型磨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打磨工具的磨片的转动速度控制在每分钟9000~11000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经步骤S1打磨后,成品件表面的粗糙度达到Ra6.3以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圆润磨剂颗粒为白刚玉砂,粒径为9~12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6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UV涂料的快干工艺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装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