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86735.8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9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冉平;陆鹏;李佳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11 | 分类号: | E05F15/611;E05F15/70 |
代理公司: | 上海桓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497 | 代理人: | 李高峰 |
地址: | 2131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门控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a)在车辆电池通过驱动电路向驱动电机输出第一方向电流时,允许驱动电机驱动尾门自关门状态向开门状态切换;(b)在车辆电池通过驱动电路向驱动电机输出第二方向电流时,允许驱动电机驱动尾门自开门状态向关门状态转换;(c)在车辆电池未通过驱动电路向驱动电机输出电流时,自开门状态向关门状态切换的尾门驱动驱动电机的转子转动,以使驱动电机产生感生电流;以及(d)通过驱动电路向驱动电机输出感生电流,以增加尾门自开门状态向关门状态转换时的阻力,如此实现尾门的防爆摔,以达到保护电动尾门之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车辆的电动尾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尾门开始出现并被大规模地应用。与手动尾门不同的是,电动尾门的撑杆系统被配置有一个驱动电机和被可驱动地连接于该驱动电机的一个撑杆,当汽车电池通过一个驱动电路向该驱动电机输入第一方向电流时,该驱动电机使该撑杆伸展而打开尾门,当汽车电池通过该驱动电路向该驱动电机输入第二方向电流时,该驱动电机使该撑杆收缩而关闭尾门。为便于操作,电动尾门具有手动模式,以允许用户手动关闭尾门。对于有些用户而言,其在手动关闭尾门时往往给尾门施加较大的力气,即,尾门可能被暴力关闭。在尾门被暴力关闭时,撑杆系统的用于连接驱动电机和撑杆的减速齿轮容易被损坏,为避免出现该问题,现在的做法是为撑杆系统配置离合器,以在尾门被关闭时通过分离减速齿轮的方式保护减速齿轮。尽管在撑杆系统配置离合器的方式能够起到保护减速齿轮的作用,但是在撑杆系统配置离合器的方式同时也存在诸多的缺陷。例如,在撑杆系统配置离合器的同时还需要配置控制离合器的机构,该控制离合器的机构导致撑杆系统的结构复杂、控制难度高而影响撑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撑杆系统的尺寸无法被缩小而影响撑杆系统的小型化。另外,车辆的停放环境和行驶环境复杂多样,如何通过提高撑杆系统的防水性能来延长电动尾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也是本发明的发明人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能够为电动尾门提供防爆摔保护作用,以在用户手动关闭尾门时保护所述电动尾门的撑杆装置,例如,所述撑杆装置的驱动电机、减速齿轮能够被有效地保护。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中在用户手动关闭尾门时,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通过驱动电路将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感生电流输出给所述驱动电机,即,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感生电流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消耗,以增加尾门在被手动关闭时的阻力,从而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为所述电动尾门提供防爆摔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通过使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感生电流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消耗的方式提供阻力,使得本发明的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不需要增加其他机构即可为所述电动尾门提供防爆摔保护作用,以有利于简化所述撑杆装置的结构而提高所述撑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有利于减小所述撑杆装置的尺寸。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通过使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感生电流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内部消耗的方式提供阻力,使得用户在手动关闭尾门时越用力,所述驱动电机越能够提供较大的阻力,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为所述电动尾门提供防爆摔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和电动尾门控制系统,其中在用户使用较小的力度关闭尾门时,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可以不需要提供阻力,只有在用户使用较大的力度关闭尾门时,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才提供阻力来为所述电动尾门提供防爆摔保护作用,如此所述电动尾门控制方法在为所述电动尾门提供防爆摔保护作用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67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