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合金粉中提取有价金属的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82775.5 | 申请日: | 2022-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2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莫凡;刘锦锐;杨伟;陈炜;高志强;邱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虹波钼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鼎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23/02 | 分类号: | C22B23/02;C22B3/38 |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刘召民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粉 提取 金属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合金粉中提取有价金属的工艺,包括:将合金粉与硫酸混合进行氧压煮,浸出渣焙烧后再次进行氧压煮,浸出液萃钼、反萃后得到钼溶液,萃余液调pH至3‑3.5、搅拌、抽滤,得钒铁产品和钴镍溶液,钴镍溶液调pH至7.5‑8.5、搅拌、抽滤,得钴镍产品。本发明中,合金粉采用氧压煮,压煮渣高温焙烧后再次氧压煮提高回收率,压煮滤液通过P204萃钼、用双氧水反萃得到钼溶液,萃余液加NaOH调pH分离V、Fe和Co、Ni,各元素分离彻底且回收率大于99%。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合金粉中提取有价金属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的实施以及矿产资源的日渐消耗,本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开始研究从合金粉中回收各金属的方法工艺,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从合金粉中回收各金属主要采用常压酸性浸出、钠化焙烧后酸性浸出、以及混酸浸出、微生物浸出等方法,其中几种方法的实现及浸出率如下:
合金粉常压硫酸浸出:液固比10:1、温度85-95摄氏度、余酸度80-140g/l、反应2-4小时。Mo、Co、Ni浸出率约60%,V、Fe浸出率约65%。
合金粉钠化焙烧后酸性浸出:合金粉加硝酸钠在500-600摄氏度下焙烧4-8小时后加硫酸浸出。液固比10:1、温度85-95摄氏度、余酸度80-140g/l、反应2-4小时。Mo、V、Fe、Co、Ni的浸出率约65%。
合金粉硫酸磷酸混合浸出:液固比10:1、温度85-95摄氏度、余酸度80-140g/l、反应2-4小时。Mo、V、Fe、Co、Ni的浸出率约70%。
合金粉硫酸硝酸混合浸出:废合金粉、浓硫酸、浓硝酸、水(比例按1:1.67:0.13:7.5),85-95摄氏度,反应2-4小时浸出率最佳,Mo、V、Fe、Co、Ni的浸出率约75%。
合金粉微生物浸出:反应速率低,Mo、V、Fe、Co、Ni的浸出率不到50%。
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虽然能够从合金粉中回收Mo、V、Fe、Co、Ni,但浸出率仍然需要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合金粉中提取有价金属的工艺,从合金粉中回收有价金属Mo、V、Fe、Co、Ni,各元素回收率大于99%。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合金粉中提取有价金属的工艺,包括:将合金粉与硫酸混合进行氧压煮,浸出渣焙烧后再次进行氧压煮,浸出液萃钼、反萃后得到钼溶液,萃余液调pH至3-3.5、搅拌、抽滤,得钒铁产品和钴镍溶液,钴镍溶液调pH至7.5-8.5、搅拌、抽滤,得钴镍产品。
优选地,所述合金粉/浸出渣与稀硫酸按照固液比1:10混合进行氧压煮。
更优选地,所述稀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14%。
优选地,所述氧压煮的反应条件设置为:温度:140-180摄氏度;压力:
1.3-1.8MPa;转速:20-30Hz;余酸度:50-100g/l;反应时间:2-4小时。
更优选地,氧压煮采用的氧气纯度99.95%,氧气罐出口压力25MPa,减压阀减压后压力4MPa。
优选地,所述浸出渣在500-650摄氏度焙烧2-4小时。
优选地,所述浸出液用P204萃取剂萃钼,用15-20%的双氧水反萃。
优选地,所述萃余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3-3.5、搅拌1-2小时。
优选地,所述钴镍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5-8.5、搅拌1-2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虹波钼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鼎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虹波钼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鼎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27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BMC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以及BMC系统
- 下一篇:污源点的影响确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