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悬架稳定杆系统以及客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79845.1 | 申请日: | 2022-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2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高嘉利;杨海;陈国华;王翔;倪祯浩;胡远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吴忠杰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悬架 稳定 系统 以及 客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稳定杆系统,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车桥,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稳定杆,其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臂;第一活动衬套,其包括第一外刚性部、第一中间部以及第一内刚性部;第一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螺栓以及第一连接螺母。还提供了一种客车,包括所述的车辆悬架稳定杆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车桥的连接端头与第一内刚性部连接,稳定杆的连接端头通过第一外刚性部连接,第一内刚性部通过第一中间部可活动地与第一外刚性部连接,使得稳定杆的端部可相对于车桥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起到类似球接的作用但相较于球接稳定性好,无需润滑脂润滑,由于不会发生碰撞摩擦而不会产生异响并且寿命较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稳定杆系统以及客车。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整车骨架支撑着客车的所有总成系统,使其结合成一个整体。客车整车骨架一般分为车身骨架和车架骨架,其中车身骨架主要安装内外饰件等部件,车架骨架主要安装动力总成、悬架系统等。在悬架系统中,为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减小横向倾斜,需要在悬架系统中添设稳定杆,保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球头式吊杆连接方式连接稳定杆与车架,例如一种申请号为CN201621455536.3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球头式吊杆总成,包括左球头吊杆总成和右球头吊杆总成;所述左球头吊杆总成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固定帽,所述固定帽为正六边形螺母结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至固定帽;球头,所述球头设置于第一连接柱下方;所述右球头吊杆总成与左球头吊杆总成结构相同。
这种连接方式的稳定性差,常常需要润滑脂进行润滑,否则会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的直接碰撞摩擦而容易产生异响并且寿命较短,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悬架,还提出了一种客车。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悬架稳定杆系统,包括:
车桥,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稳定杆,其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稳定杆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第一活动衬套,其包括第一外刚性部、第一中间部以及第一内刚性部,所述第一外刚性部、第一中间部以及所述第一内刚性部从外向内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内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中间部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外刚性部连接,所述第一外刚性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臂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螺栓以及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一内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悬架稳定杆系统中,所述第一中间部包括第一外弹性部、第一中刚性部、第一内弹性部,所述第一外刚性部、所述第一外弹性部、所述第一中刚性部、所述第一内弹性部以及所述第一内刚性部从外向内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中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外弹性部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外刚性部连接,所述第一内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内弹性部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中刚性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车辆悬架稳定杆系统中,所述第一中间部设置为第一中弹性件,所述第一内刚性部通过所述第一中弹性件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外刚性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9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