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7206.1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惠民;力伟;余丽玲;林宇霖;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福塑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0 | 分类号: | D01F6/90;D0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纳米 氧化铜 抗菌 耐磨 锦纶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以表面改性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作为硬模板材料,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多维片状纳米氧化铜包覆其表面,后经洗涤、煅烧等方法制备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将上述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和PA6材料经熔融挤出造粒、纺丝制成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锦纶纤维;本发明制备的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具有添加量少、轻质化、分散均匀、应用于锦纶纤维中具有抗菌耐磨性能好、性能稳定持久、操作简单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耐磨材料和抗菌耐磨纤维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锦纶纤维的弹性及回弹性极好,抗静电、抗起球、易染色、色牢度高,这使其在混纺应用方面特别是棉与化纤的混纺领域具有其他化纤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以锦纶制作的面料轻质柔软,皮肤触感温和,被普遍用于高端服饰和特种服饰。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抗菌纤维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目前抗菌纤维广泛采用银系抗菌剂为抗菌助剂,然而有研究表明含银纤维在安全性上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2014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宣布限制纳米银在纺织品上的使用。铜作为比较廉价的材料,不仅来源广,成本低,虽然其抗菌性能略逊于银,但其抗菌消臭性能持久稳定,其中富含的铜元素还能起到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和改善肤色的效果,因此,铜基抗菌锦纶纤维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耐磨双效功能材料,具有添加量少、轻质化、分散均匀、抗菌耐磨性能好的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第一步:制备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所述的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材料中以表面改性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作为硬模板材料,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多维片状纳米氧化铜包覆其表面,后经洗涤、煅烧等方法制备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
第二步:将上述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和PA6材料经干燥,共混,在180~250℃下熔融挤出造粒,最后经熔融纺丝制成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锦纶纤维;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步中的表面改性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硬模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取10~20g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分散于100~300mL蒸馏水中形成悬浊液,放入超声清洗器分散10~30min后倒入三口烧瓶,加入0.1~0.5g表面活性剂,将其放入30~50℃油浴中,充分搅拌分散后制得表面改性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硬模板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搅拌条件2000~4000r/min。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步中的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称量0.5~2g铜盐、0.5~2g矿化剂和1~3g碱溶液边搅拌边加入一定体积配比的表面改性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硬模板材料乙醇水混合溶中,充分搅拌后移入高压反应釜内,在100~150℃温度条件下反应 24~48h,取出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将得到的产物干燥后置于400~500℃温度下高温煅烧,得到棒状空心纳米氧化铜抗菌耐磨粉体材料。
优选的,所述表面改性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硬模板材料乙醇水混合溶中表面改性亚微米级竹纤维微晶硬模板材料和乙醇水混合溶质量比为0.5~5:95~99.5;乙醇和水的体积(mL)配比为2~5:5~8。
优选的,所述铜盐为CuSO4·5H2O、Cu(NO3)2·3H2O、CuCl2·2H2O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福塑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福塑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7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