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7201.0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桢;徐佳欣;潘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携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G16H50/20;H04L67/10;H04L67/12;H04L9/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尹益群;杨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社区69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慢性病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一边缘服务器、第一通信模块、云服务器、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注册请求,并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将第一注册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进行注册;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注册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配置唯一的登录账号,并分配对应的第一边缘服务器;第一终端用于采集第一用户的第一生理体征数据,并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用于对第一生理体征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到第一用户的第一诊断结果;云服务器用于将第一诊断结果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发送至第二终端。通过本方案能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监测,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智慧医疗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之间建立起的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在互联网医疗与大数据背景下,各种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或平台与逐渐普及的生物传感设备的智能化结合,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新的医疗管理模式。
一般慢性病指潜伏时间长、发病缓慢的病种,这类疾病起初并不是很严重,因此往往会被人们忽视,而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于慢性病的关注越来越多。从医学角度来看,很多慢性病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不会导致后来加重和出现并发症,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系统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案能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监测,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一边缘服务器、第一通信模块、云服务器、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的注册请求,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注册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进行注册;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注册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配置唯一的登录账号,并分配对应的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器;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生理体征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第一生理体征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诊断结果;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诊断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所述对所述第一生理体征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到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诊断结果的步骤中,所述云服务器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边缘服务器获取区域慢性病画像数据;
对所述第一生理体征数据进行清洗与标准化,得到第一标准化生理体征数据,并从中提取第一慢性病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慢性病指标数据和所述区域慢性病画像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患有区域慢性病;
若是所述第一用户患有区域慢性病,则输出区域慢性病诊断报告作为所述第一诊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用户未患有区域慢性病,则从所述第一标准化生理体征数据中提取出第二慢性病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慢性病指标数据和普适性慢性病画像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患有普适性慢性病;
若所述第一用户患有普适性慢性病,则输出普适性慢性病诊断报告作为所述第一诊断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携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携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7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