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集流体及基于该集流体的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57673.8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32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大平;李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10/654;H01M10/653;H01M10/0525;C01B32/205;C01B32/2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张晓博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流体 基于 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热集流体,通过以下步骤制得:将前驱体材料制成前驱体膜,前驱体膜经低温碳化和高温石墨化热处理得到石墨化的泡棉,石墨化的泡棉经压延得到一种高导热的薄膜集流体;所制得集流体的电导率为1.0×105‑2.5×106S m‑1,热导率为1200‑1600W m‑1K‑1,厚度为5‑500μm,体积密度为1‑10mg cm‑3,机械强度为10‑200MPa;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高导热集流体的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和外包装材料,所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至少一个由上述高导热集流体制成,所述电池的最大容量不小于1.5Ah;当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遭遇针刺等极端环境考验时,基于集流体优异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传递并降低电池内部温度,减弱化学副反应,从而避免电池热量集中带来的起火和爆炸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集流体及基于该集流体的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新能源储能电池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电网系统和电动汽车等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范围,三元富镍正极材料Li[Ni0.5Mn0.2Co0.3]O2(NCM523)、Li[Ni0.6Mn0.2Co0.2]O2(NCM622)、Li[Ni0.8Mn0.1Co0.1]O2(NCM811)等因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此产生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事件也频繁发生,尤其在高荷电状态下,造成了越来越多灾难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在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方面有许多典型的工作已经报道,包括在集流体、隔膜或者电解质中添加阻燃成分,制备在高温下结构不易收缩的隔膜或者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采用相变材料作为温度调节隔膜等等。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热失控的风险,但实际执行下来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首先,合成过程过于复杂,难以大规模生产。其次,大多数用于安全性研究的电池容量小于1.5Ah,对于实际研究的参考意义不可靠。第三,对快速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温度分布的研究较少。最后,缺乏从锂离子电池散热的根本方面对电池安全性的系统研究。
在锂离子电池复杂的多组分系统中,集流体与活性物质密切接触,对整个电池的散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用集流体如铜箔和铝箔,由于导热性差(铝箔:166.2W m-1K-1,铜箔:185.7W m-1K-1),在电池传热方面效果较差。特别是在热滥用和快速充放电等一系列苛刻条件下,铝箔和铜箔组装的电池很容易使电池内部热量集中,进而诱导一系列的放热反应,如分解固体电解质间相,隔膜收缩,以及负极,电解质和正极之间的化学串扰。尤其是铝箔在高温下甚至可以燃烧放热从而加剧热失控的程度,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电池内的温度和气体压力会迅速升高,最终导致火灾、爆炸和有毒气体的产生。因此,寻找一种具有高导热率、高稳定性兼具阻燃效果的集流体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制作具有高导热率、高稳定性兼具阻燃效果的集流体,并利用该集流体制作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集流体,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将前驱体材料制成前驱体膜,前驱体膜经低温碳化和高温石墨化热处理得到石墨化的泡棉材料,经进一步压延得到具有高热导率的集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76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