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售检票系统、边缘控制器及云平台服务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56340.3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6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飞;何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1/00 | 分类号: | G07B11/00;G07C9/10;G07C9/37;G07C9/38;G06V4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吴凤凰;蒋冬梅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检票 系统 边缘 控制器 平台 服务器 | ||
本文公开一种自动售检票系统、边缘控制器及云平台服务器,包括:设置于站点本地的图像采集装置、闸机和边缘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云端的云平台服务器,边缘控制器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闸机以及云平台服务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站点本地的边缘控制器实现乘客的人脸特征信息的提取,仅将人脸特征信息传送到云平台服务器进行乘客的身份识别,在简化系统层级结构的同时,减少了网络传输负载,节省了带宽资源;云平台服务器只需进行乘客的身份识别和票务结算,提高了乘客身份识别的速度和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轨道交通技术,尤指一种自动售检票系统、边缘控制器及云平台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识别、人工智能(AI)、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步成熟,刷脸乘车、无感过闸和自动支付等成为新兴的乘坐地铁的方式,大大提升了乘客的乘车体验。相比于现金购票和刷卡乘车方式,基于人脸识别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将人脸图像作为乘客通行的身份标识,并与移动支付相结合,能够在无需携带现金和乘车卡的情况下,通过刷脸实现实名制过闸乘车,给乘客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提高了乘客的通行效率,也为地铁运营公司节约了票务运营管理成本。
相关技术中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地铁AFC系统,主要包括终端设备(包含摄像头、闸机控制器)、车站级计算机系统、线路级计算机系统、城市中心级轨道交通清算系统;其中,终端设备负责采集乘客的人脸图像信息,控制闸机的开启和关闭;车站级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终端设备以及车站的票务相关运营数据,将采集的人脸图像数据上传到线路级计算机系统,并接收线路级计算机系统的身份识别结果和扣款信息等;线路级计算机系统将人脸图像数据上送到城市中心级轨道交通清算系统,负责管理整个线路的售检票数据,监视全线路AFC设备的运行状态,接收从城市中心级轨道交通清算系统下发的身份识别结果和扣款信息等;城市中心级轨道交通清算系统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人脸图像信息,获得乘客的身份识别结果,对乘客的乘车费用进行清算,下发身份识别结果和扣款信息至线路级计算机系统,收集地铁系统全线票务交易数据,进行线路之间的票款清分和客流统计。上述系统方案层级较多,整个过程传输和转发环节繁冗,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资源,需要部署闸机控制器、车站级服务器、线路级服务器、城市中心级服务器等分散式设备,设备高度冗余且使得部署成本较高,资源利用率低,且系统维护成本高。
综上,相关技术中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地铁AFC系统,存在系统层级多、资源利用率低、带宽资源消耗大等问题,如何实现高效简洁的地铁AFC系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售检票系统、边缘控制器及云平台服务器,能够简化基于人脸识别的地铁AFC系统的系统层级,降低系统数据传输的带宽资源消耗,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售检票系统,包括:设置于站点本地的图像采集装置、闸机和边缘控制器,以及设置于云端的云平台服务器,边缘控制器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闸机以及云平台服务器连接;其中,
边缘控制器包括虚拟化设置的虚拟边缘计算节点和虚拟控制器;其中,
虚拟边缘计算节点设置为:获取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需要通过闸机的乘客的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图像的时间信息和乘客需要通过的闸机的闸点信息;提取采集的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信息;将获取的闸点信息、时间信息和提取的人脸特征信息发送到云平台服务器;
虚拟控制器设置为:根据接收的身份识别结果和票务结算结果,控制闸机的开关;
云平台服务器设置为:根据接收的人脸特征信息对乘客身份进行识别,获得乘客的身份识别结果;根据获得的身份识别结果、接收的闸点信息和时间信息进行票务结算,获得票务结算结果;将身份识别结果和票务结算结果发送至虚拟控制器;
其中,闸点信息包括:区分不同闸机的标识信息和闸机的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6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