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专用加强型子口结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42110.1 | 申请日: | 2022-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吕佳锋;陈伊宁;张浩悦;张维雁;柴德龙;陈五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15/06 | 分类号: | B60C15/06;B29D30/08;B29D30/20;B29D30/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恒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8 | 代理人: | 王从友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专用 加强型 子口 结构 轮胎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专用加强型子口结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电动汽车专用加强型子口结构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胎侧、内衬层、带束层、胎体和子口,所述子口设置有钢丝圈、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胎体绕过钢丝圈反包在钢丝圈的外侧;胎体的反包端点嵌于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中间,并在反包位置的胎体外侧设置有钢包帘布,钢包帘布的内侧端点位于钢丝圈上方,外侧端点贴合设置在上三角胶的外侧。该轮胎通过将胎体的反包端点嵌于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中间,降低轮胎因子口瞬间扭力过大,导致早期损坏的结构。从而减少轮胎质量问题,降低电动车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专用加强型子口结构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商用车市场也慢慢开始尝试应用新能源技术。电动车区别于之前传统的燃油车,车身较重,起步瞬间马力较大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轮胎作为机动车的承载部件,承受着机动车的重量,传递着路面对车体的所有作用力。电动车瞬间马力、高承载对轮胎的子口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轮辋直接由车辆传递动力开始转动,轮胎子口部位紧贴着轮辋,轮辋和轮胎之间仅仅依靠轮胎子口对轮辋的贴合所产生的相对滑动摩擦来传递动力。起步瞬间所产生的力,使滑动摩擦加速度增大,子口瞬间相对位移增加,子口能应对该力要求更高。传统设计的子口中胎体端点易产生微小移动,且离轮胎外侧较近,长时间使用,胎体端点会产生裂口,直至延伸到轮胎外侧表面,产生子口裂,造成轮胎承载性降低,出现安全问题。
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7685602A)优化设计胎圈部位钢丝包布端点位置、胎体反包高度、钢丝包布帘线强度、钢丝包布裁断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胎圈结构的全钢子午线轮胎能够有效加强轮胎的抗载荷能力,大力提升胎圈耐久性能,提高轮胎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浪费。但是该专利只考虑钢丝包布,并未涉及到胎体的反包端点的位置设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专用加强型子口结构轮胎,该轮胎通过将胎体的反包端点嵌于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中间,降低轮胎因子口瞬间扭力过大,导致早期损坏的结构。从而减少轮胎质量问题,降低电动车安全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专用加强型子口结构轮胎,该轮胎包括胎面、胎侧、内衬层、带束层、胎体和子口,所述子口设置有钢丝圈、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胎体绕过钢丝圈反包在钢丝圈的外侧;胎体的反包端点嵌于上三角胶和下三角胶中间,并在反包位置的胎体外侧设置有钢包帘布,钢包帘布的内侧端点位于钢丝圈上方,外侧端点贴合设置在上三角胶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胎体反包端点位于整个轮胎子口的1/2处,处于中心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胎体反包端点位于钢包帘布外侧端点的下方,与钢包帘布外侧端点直线距离为7-9mm。
进一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专用加强型子口结构轮胎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第一步,先将钢丝圈与下三角型胶复合为一个半制品,
第二步,在成型鼓上贴合胎侧和内衬层;
第三步,在内衬层上方贴钢包帘布,
第四步,在钢包帘布上贴合上三角型胶,
第五步,在上三角型胶上贴胎体帘布,
第六步,在胎体帘布上贴合半制品,
第七步,贴合其余部件,最后进行反包成型。
本发明采用胎体端点内嵌法,嵌于轮胎整个子口和三角中间,增加了橡胶外包裹层的厚度,同时加大胎体端点同钢包端点的距离,防止两个端点过于接近,产生使用过程中的裂纹,从而减小因电动车瞬间扭力所带来的冲击,保护电动车轮胎的整个子口性能。本发明降低了轮胎子口因瞬间扭力所造成的早期损坏。本发明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未经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42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