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和地下水水位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9691.5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韩贵雷;袁胜超;刘大金;蒋鹏飞;畅秀俊;薛晓峰;王志奇;张晶;章爱卫;赵晓明;王云;王洪亮;史建松;李维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魏红恩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水 超采 预警系统 水位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井,下端设有进水口(13),上端为井口,所述进水口(13)始终处于地下水水面以下;
井盖(20),盖设在所述管井的井口上,与所述管井密封连接;
气体压力传感器(30),设在所述管井内,与所述管井或者所述井盖(20)连接;
控制组件(40),与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30)通讯连接,用来接收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30)传递的所述管井内的气体压力信息,并处理获得所述管井所处位置的地下水水位信息;
警示组件(50),与所述控制组件(40)通讯连接,用来在所述控制组件(40)得出的所述管井所处位置的地下水水位信息低于预警值时,发出示警;以及
气体补偿组件,与所述管井连通,并与所述控制组件(40)电性连接,用来补偿所述管井内微生物呼吸所造成的所述管井内气体总量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补偿组件包括气体分析仪(61)、气泵(62)和流量阀(63),所述气体分析仪(61)与所述管井连通,用以分析所述管井内气体成分,所述气泵(62)与所述流量阀(63)连接并连通,所述流量阀(63)与所述管井连接并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井包括底管(11)和多根延长管(12),所述底管(11)下部设有所述进水口(13),多根所述延长管(12)依次叠加在所述底管(11)上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11)底部封闭设置,且自下而上依次为进水段和连接段,所述进水段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所述进水口(13),所述连接段的管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注浆槽(14),所述第一注浆槽(14)与所述底管(11)顶部连通;所述延长管(12)包括内管、外管和若干连接筋(16),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注浆槽(15),若干所述连接筋(16)均设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且每个所述连接筋(16)分别与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连接,所述第二注浆槽(15)与所述第一注浆槽(14)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在所述管井内的所述进水口(13)处,与所述管井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筒(71)和过滤网(72),所述过滤筒(71)的筒壁内开设有容纳槽,并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容纳槽和所述过滤筒(71)的过水孔,所述过滤网(72)设在所述容纳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挡环(73)、支撑板(74)、承接环(75)、连接板(76)、柔性套(77)和驱动组件(78),所述过滤网(72)为两个,且每个所述过滤网(72)均首尾相接;所述支撑板(74)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74)分别关于所述过滤筒(71)轴线中心对称设在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与所述过滤筒(71)连接,所述挡环(73)水平设置并与所述支撑板(74)连接;所述连接板(76)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76)分别关于所述管井轴线中心对称设在所述管井的上端,所述承接环(75)水平设置并与所述连接板(76)连接,所述柔性套(77)套设在所述承接环(75)上;两个所述过滤网(72)分别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板(74)两侧,一端套设在所述挡环(73)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承接环(75)上;所述驱动组件(78)与所述连接板(76)连接,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柔性套(77)连接,以驱动所述柔性套(77)在所述承接环(75)上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过滤网(72)在所述挡环(73)和所述承接环(75)上运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超采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组件(50)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控制组件(40)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未经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96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