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阀门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9459.1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7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华;王强;周波;吴延洲;赵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29/16;E02D29/14;G01W1/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王振珍 |
地址: | 05630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阀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阀门井,包括井室、密封组件、井筒、垫层结构以及井盖。井室为一体成型的预制构件,井室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顶部开口,容纳空间的侧壁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口;两个密封组件分别设于两个安装口,用于密封安装口和管道的结合部位;井筒为一体成型的预制构件,井筒设于容纳空间开口的上方,并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道;垫层结构包括设于井筒上方的路面层,路面层具有与第一通道上下贯通的第二通道,路面层的上表面环绕第二通道开设有安装槽;井盖设于安装槽。本发明改变原有的砖砌或混凝土现浇施工工艺,装配式阀门井施工只需要将多个预制构件组装到一起,组装简单,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门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阀门井。
背景技术
城市现代化基础建设时,通常将水管、燃气管、电缆等管路铺设在地下,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管路,管路每隔一段距离都会设置阀门井。例如,在铺设水管时,由于每根管道的长度是有限的,因此在铺设水管管路时,必须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阀门,这样既可以起到连接两端水管的目的,同时也便于分段控制,对于不同区域的供水也很方便。现有技术中的阀门井施工时采用现场施工的方式,通过砖砌的方式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阀门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门井施工时采用现场施工的方式,通过砖砌的方式形成一个密封空间,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阀门井,包括:
井室,所述井室为一体成型的预制构件,所述井室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顶部开口,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口;
两个密封组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口,用于密封所述安装口和管道的结合部位;
井筒,所述井筒为一体成型的预制构件,所述井筒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开口的上方,并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道;
垫层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井筒上方的路面层,所述路面层具有与所述第一通道上下贯通的第二通道,所述路面层的上表面环绕所述第二通道开设有安装槽;以及
井盖,设于所述安装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承口法兰,环绕所述安装口一体成型于所述井室的外侧壁,所述承口法兰远离所述安装口的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一密封槽;
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压兰,呈环形并设于所述承口法兰远离所述安装口的一端,所述压兰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的挤压部;以及
多个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压兰和所述承口法兰,并被配置有使所述挤压部抵紧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预紧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井筒的内径小于所述井室的内径,所述装配式阀门井还包括过渡室,所述过渡室为一体成型的预制构件;
所述过渡室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一通道在上下方向相贯通的第三通道,所述过渡室的下端与所述井室连接,所述过渡室的上端与所述井筒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井室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环绕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设置,所述过渡室的下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密封槽,所述装配式阀门井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内壁和所述过渡室的外壁之间的第二密封圈;和/或,
所述过渡室的上端环绕所述第三通道开设有第三密封槽,所述井筒的下端插设于所述第三密封槽,所述装配式阀门井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内壁和所述井筒的外壁之间的第三密封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垫层结构还包括由上至下层叠设于所述路面层下方的承压井圈、混凝土垫层,以及碎石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9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卡车自固定拧紧装配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锻造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