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罐缓冲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6290.4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4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阿比尔的;刘露;蒲运杰;吴林键;刘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B01D46/10;B01D46/681;F17C13/00;F16L55/05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 代理人: | 龚世妍 |
地址: | 40007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缓冲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罐缓冲设备。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缓冲套以及第二缓冲套,第一缓冲套与第二缓冲套之间连通有导气组件,第一缓冲套与第二缓冲套之间贯穿滑动设有缓冲轴,缓冲轴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活塞,缓冲轴上设有用于使得缓冲活塞堵住导气组件的功能弹簧,第二缓冲套上连通有单向阀,单向阀上连通有储存罐连接组件,导气组件内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上设有由缓冲轴带动的清洁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在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分罐处理时,容易造成罐装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罐缓冲设备。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超临界状态,也就是二氧化碳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超出了二氧化碳气液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容积状态的二氧化碳。当温度高于31.1摄氏度,压力高于7.38Mpa时,二氧化碳便进入到了超临界状态。
超临界二氧化碳有很强的溶剂化能力,具有常规液态溶剂的强度,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随着压力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临界点附近,密度对于压力和温度十分的敏感,很小的温压变化就会导致密度的急剧变化。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充装完毕后,若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所以在研究使用时,通需要进行分罐处理,但是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压力非常大,若直接进行罐装,气流的流速在压强的作用下非常快冲击储存罐体,就会造成罐装不稳定,由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实验者有一部分为初次接触,此时在罐装时,就可能由于高速气流冲击带来的不稳定性,引起实验者的恐慌,从而出现危险,因此,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罐缓冲设备,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在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分罐处理时,容易造成罐装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分罐缓冲设备,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缓冲套以及第二缓冲套,第一缓冲套与第二缓冲套之间连通有导气组件,第一缓冲套与第二缓冲套之间贯穿滑动设有缓冲轴,缓冲轴的两端均设有缓冲活塞,缓冲轴上设有用于使得缓冲活塞堵住导气组件的功能弹簧,第二缓冲套上连通有单向阀,单向阀上连通有储存罐连接组件,导气组件内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上设有由缓冲轴带动的清洁刷。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1、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缓冲套安装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储存设备的出气口,当需要分罐时,打开超临界二氧化碳储存设备,然后二氧化碳在压力的作用下快速进入第一缓冲套,在第一缓冲套内在撞击到缓冲活塞时,可克服功能弹簧的弹力,使得二氧化碳顺利进入导气组件,在这一瞬间第一缓冲套内的缓冲活塞收到的压力减小,此时功能弹簧再次将缓冲活塞堵住导气组件,然后第一缓冲套内的功能弹簧再次受到压力重复上述步骤,以此循环,不仅通过功能弹簧的缓冲,而且通过交替的给导气组件供气,从而有效减少了气流直接的冲击,提高了罐装的稳定性。
2、在进行二氧化碳超临界充装转换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杂质,此时若直接进行罐装,就可能影响后续的实验和研究,因此在罐装时,可利用过滤组件进行过滤,与此同时,由于缓冲轴的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清洁刷对过滤组件进行清洁,因此,从而保证罐装的正常进行。
3、在高压的二氧化碳进入第二缓冲套后,在缓冲轴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第二缓冲套内部空间进行挤压因此,在缓冲二氧化碳进入经第一缓冲套进入第二缓冲套时,还可以有效的在第二缓冲套内压缩空间,然后再经过单向阀进入分罐中,从而提高罐装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压缩第二缓冲套空间会形成反作用力,此时便可再次为第一缓冲套内提供缓冲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简单,可通过在不借助外界动能的情况下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自身的压强,完成缓冲、间隙供气、主动过滤清洁、加压等分罐过程,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因此便于在本领域中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6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麦芽糖裹粉机
- 下一篇:一种超声科检查用患者肢体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