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生钵、植生钵施工设备以及边坡复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93123.4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68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宋豪;赵天然;刘抗;史继彪;杜占吉;李明亮;刘佳俊;孙明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中矿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三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 代理人: | 朱如松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生钵 施工 设备 以及 边坡复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生钵、植生钵施工设备以及边坡复绿的方法,所述植生钵,包括外壳、收纳于所述外壳内的包裹层以及包裹于所述包裹层内的植生主体,所述植生主体包括:基质土层;隔水层,设于所述基材土层的底部;保温层,设于所述基材土层的顶部;渗透层,设于所述保温层的顶部;吸水层,包裹于所述基材土层的外周;绿植,种植于所述基质土层内。本发明的植生钵能够提升边坡复绿工程中,植生孔内的绿植的存活率以及边坡复绿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边坡复绿修复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植生钵、植生钵施工设备以及边坡复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露采矿山及采石宕口形成了大量裸露的高陡岩质边坡,且边坡表层存在立地条件差、水分蒸发强烈及渗流补给条件差等问题,从而导致常规的挂网喷播复绿措施失效。近年来,国家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研发技术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尝试高陡岩质边坡的长久复绿措施,并达成基于自然条件与人工引导措施来促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共识。
植生孔复绿技术从生态地质学出发,基于地境再造理念,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植生孔地境再造技术,对60°以上的高陡岩质边坡具有良好的长久复绿效果,目前在全国逐渐推广应用。由于高陡边坡植生孔特殊的生境条件,孔内所种植生物一般为耐寒耐旱耐高温耐暴晒的乡土适生植物,且移栽时的植株根径(土球大小)、地径、株高、冠幅等规格受到施工季节、所选苗圃供应、植生孔设计施工参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目前,植生孔内栽植绿植大多就近移植,但这种移植方式伴随着存在成活率低、初期覆盖度小、高陡边坡栽苗施工困难等问题,同时由于边坡坡面位置处条件恶劣,导致补给条件差、蒸发强烈、水肥缺乏、夏季高温灼伤、冬季低温冻伤等问题,因此,导致植生孔内的绿植存活率低,边坡复绿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生钵,其能够提升边坡复绿工程中,植生孔内绿植的存活率以及边坡复绿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生钵,包括外壳、收纳于所述外壳内的包裹层以及包裹于所述包裹层内的植生主体,所述植生主体包括:
基质土层;
隔水层,设于所述基材土层的底部;
保温层,设于所述基材土层的顶部;
渗透层,设于所述保温层的顶部;
吸水层,包裹于所述基材土层的外周;
绿植,种植于所述基质土层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轴向的一端安装有底盖。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包括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所述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其中之一设有限位件,其中另一设置有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组装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持握的把手。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裹层包括内层以及安装于内层外的支撑架,所述内层用于包裹所述植生主体,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内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绿植的根部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包裹层、渗透层以及保温层,并延伸至所述基质土层内;和/或,
所述植生钵还包括透气管,所述透气管一端依次穿过包裹层、渗透层、保温层、至基质土层内,且位于所述绿植的根部附近;所述透气管的另一端则设于所述包裹层外。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植生钵施工设备,包括:
升降装置,包括挂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挂篮升降的驱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中矿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中矿岩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3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