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91078.9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6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成铭钊;郦怡;任天斌;朱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海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8F8/42;C08F1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肖烜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复合 稳定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分A:糠醇树脂、硼酸改性聚醋酸乙烯酯、偶联剂、引发剂、溶剂;组分B:硅酸酯类化合物、三聚磷酸铝、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溶剂。本申请提出的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可以彻底改变土体的亲水性并提高土体强度和稳定性,可用于道路填料的固化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体固化和稳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国际上自主研发了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如有机液体固化剂、生物酶类固化剂、无机粉状固化剂等,已经大规模应用于道路施工场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其各自又有优缺点;无机粉状固化剂如水泥、石灰等目前应用得最为广泛,成本低,土质适应性高,但是前期强度不够理想,加入量较大,后期易开裂;有机液体固化剂用量少,固化性能好,但是适用性较窄,抗水性能较低,也易老化;生物酶类固化剂对高塑型黏土固化效果优异,但是成本高,稳定性很差;因此,开发一种复合型的固化剂,结合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双重优势,使土壤从根本上改变成疏水性质,并通过离子交换,发生水化作用,增强对土壤的固化效果并提高固化效率是目前的研究主流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固废越来越多,比如工程渣土、淤泥固废、矿山尾矿、建筑垃圾等,如何合理高效的消纳这些固废是城市化发展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选用合适的固化剂与固废协同处置后用于道路建设,目前来看是非常好的一种处理方式;但是目前的固化剂适应性不强,增强效果也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处理后的土体其抗压强度、耐水性能、抗冻性能等仍然不足,无法很好地应用于公路填料中使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性能的、能适用多应用场景的复合土体稳定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利 CN2020113312882 公开了一种淤泥固化剂及其生产方法,固化剂原料为硫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超细矿渣微粉、粉煤灰、可分散乳胶粉、硅酸钠、羟基磷酸钙、改性纳米蒙脱石,其原料粉体多,处理成本大,固化后容易开裂;专利CN2015101621329 公开了一种利用土壤固化剂制备石灰水泥固化土的方法,其土壤固化剂由路邦离子固化剂、石灰、水泥组成,对土壤的固化效果好,但是应用场景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中通过各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具备多种固化剂类型的优点,使土壤从根本上改变成疏水性质,并通过离子交换发生水化作用,达到较高的强度,并通过调控土壤内部作用力提高抗冻性能。
进一步地,一种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其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
组分A:糠醇树脂、硼酸改性聚醋酸乙烯酯、偶联剂、引发剂、溶剂;
组分B:硅酸酯类化合物、三聚磷酸铝、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溶剂。
以上组分中,糠醇树脂与硼酸改性聚醋酸乙烯酯形成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调控糠醇树脂和硼酸改性聚醋酸乙烯酯的相对含量改变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链活动性,进一步提高经稳定剂处理的土体的力学强度和抗冻性能;硅酸酯类化合物通过O-Si-O键形成的高度网络结构以增强土体的承载能力,其一端与土体中的无机粒子结合将土体包裹,另一端的疏水链会形成疏水层将水分子排斥在外,提高了土体的疏水性能;三聚磷酸铝与土体中的无机粒子结合形成的不溶水的坚固体进一步增强了土体的力学强度;表面活性剂不仅调控了稳定剂分子与土体的渗透结合作用,其疏水链段也提高了土体的疏水性。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复合土体稳定剂,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组分A:糠醇树脂15-23份、硼酸改性聚醋酸乙烯酯40-65份、偶联剂5-8份、引发剂0.5-1.2份、溶剂30-55份;
组分B:硅酸酯类化合物150-200份、三聚磷酸铝6-17份、表面活性剂3-10份、润湿分散剂2-5份、溶剂150-18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海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功能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海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1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UWB的测向定位方法
- 下一篇:演讲稿质量评估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