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木智能手势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84251.2 | 申请日: | 2022-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6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V40/20 |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尤天珍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手势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木智能手势控制装置,包括真木层、基底层、手势识别模块、背光模块和控制主板,基底层由不透明的主体部和透明的透光部固定形成一体结构,真木层固定覆盖于基底层一侧表面,背光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固定设于基底层另一侧表面上,背光模块能朝基体层方向发射平行光,手势识别模块能感应位于真木层外侧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手势变化,控制主板固定设于背光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背向基底层一侧,背光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与控制主板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手势识别模块能将其感应到的手势变化信息传输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能控制背光模块的光源效果,本发明避免了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因要操作当前运行的电子产品而转移视线,驾驶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真木智能手势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经常有播放音乐、查询通讯录、查询车载信息等操作,目前这些操作主要有两种模式实施,一种是在车内针对不同操作设置不同的按键或旋钮,通过驾乘人员对不同的按键或旋钮进行操作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进而实现音乐播放音量、播放曲目的调节,以及不同车载显示显示的切换等的操作,该种方式需要驾乘人员在驾车的同时寻找对应的按键或旋钮,并对其进行准确的操作,该种方式势必会导致驾驶员低头查看操控区,且在对不同的按键和旋钮进行操作时,驾驶员势必会分心驾驶,埋下了驾驶安全隐患。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部分汽车采用触摸屏的方式对当前电子产品进行控制,如音量调节、页面上下翻滚查找信息、画面切换等等,但是也需要驾驶员用手指在触摸屏上进行精确的触摸操控,依然需要驾驶员注视屏幕进行操作,同样会使驾驶员的视线脱离行驶道路,导致驾驶安全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真木智能手势控制装置及其的制作方法,该真木智能手势控制装置能够对驾乘人员的手势进行自动感应和判断,实现驾乘人员手势控制当前运行的车载电子产品,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真木智能手势控制装置,包括真木层、基底层、手势识别模块、背光模块和控制主板,所述基底层包括不透明的主体部和透明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主体部固定形成一体结构,真木层固定覆盖于基底层一侧表面,背光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固定设于基底层另一侧表面上,背光模块能朝基体层方向发射平行光,手势识别模块能够感应位于真木层外侧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手势变化,所述控制主板固定设于背光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背向基底层一侧,背光模块和手势识别模块与控制主板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通信,手势识别模块能够将其感应到的手势变化信息传输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能够控制背光模块的光源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势识别模块为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或毫米波发射接收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光模块上设有侧入式光源或直下式光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层由不透光的材料和透光的材料双料注塑形成的一体结构,其中不透光材料形成基底层的主体部,透光材料形成基底层的透光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基底层由不透光的材料注塑形成主体部,基底层的透光部为镂空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层与真木层通过透明粘接层粘接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层与真木层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木层厚度为0.2mm,真木层透光度为5-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层另一侧还固定设有震动回馈装置,所述触震动回馈装置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通信,控制主板能够控制震动回馈装置进行振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层另一层还固定设有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通信,控制主板能够控制发声装置发出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84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