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玻璃墙体的装配式设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9681.5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史懿;舒珂;刘德才;臧超;杨乐;季晶晶;杨涛;张志鹏;朱永志;张会丰;葛鹏飞;张永超;陈孟君;谢伟杰;李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殷瑜 |
地址: | 215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玻璃 墙体 装配式 设计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玻璃墙体的装配式设计结构,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包括钢缆基层、多块玻璃板、多个固定件、多根柔性夹条和多个平压头,所述钢缆基层固定安装在结构基层上,多个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钢缆基层上,多块所述玻璃板呈矩形阵列排布;本发明通过固定件安装在钢缆基层上,固定件连接玻璃板,对玻璃板起到了固定支撑的作用,柔性夹条填充相邻玻玻璃板之间的间隙并卡住玻璃板,对玻璃板具有支撑作用,并且柔性夹条通过平压头连接在固定件上,使得柔性夹条的位置被约束,从而更好的约束玻璃板的位置,即便是固定件与玻璃板的连接失效,柔性夹条依然对玻璃板具有支撑作用,从而避免玻璃板的脱落,提高安装结构的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玻璃墙体的装配式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
中国专利(CN201711020876.2)公开了一种多向可调玻璃幕墙驳接爪,包括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端部连接有内层驳接爪,所述内层驳接爪一侧安装有外层驳接爪,所述内层驳接爪和所述外层驳接爪均安装有驳接头;所述支撑杆包括调整杆、固定杆;所述内层驳接爪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内层球铰和内层连接螺纹孔,所述内层球铰一端设置有内层连接螺柱;所述外层驳接爪一端设置有外层球铰,所述外层球铰一端设置有外层连接螺柱。
中国专利(CN201520304006.8)公开了一种角度可变的驳接爪,包括第一驳接爪和第二驳接爪,第一驳接爪中部设有第一中心通孔,第二驳接爪中部设有第二中心通孔,第一中心通孔和第二中心通孔中心通过螺栓重合连接,第一中心通孔上设有第一缺刻,第二中心通孔上设有第二缺刻,第一驳接爪的爪臂与第二驳接爪的爪臂之间通过支撑板连接,支撑板包括支撑一板和支撑二板,支撑一板与第一驳接爪的爪臂连接,支撑二板与第二驳接爪的爪臂连接,支撑一板和支撑二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中国专利(CN202020979124.X)公开了一种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玻璃幕墙、第二玻璃幕墙、连接板、第一支撑机构和两端固定连接在墙体上的钢管,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在墙体上,连接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第一玻璃幕墙和第二玻璃幕墙分别嵌套在连接槽内,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四爪驳接爪和第一驳接头,四爪驳接爪的一端与钢管固定连接,四爪驳接爪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驳接头与第一玻璃幕墙和第二玻璃幕墙固定连接。
目前,玻璃幕墙的玻璃板之间通过驳接爪连接,玻璃板只被驳接爪所约束,当驳接爪对玻璃板的约束失效时,玻璃板容易产生脱落,使得安装结构的安全系数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玻璃幕墙的玻璃板之间通过驳接爪连接,当驳接爪对玻璃板的约束失效时,玻璃板容易产生脱落,导致安装结构的安全系数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型玻璃墙体的装配式设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玻璃墙体的装配式设计结构,其包括钢缆基层、多块玻璃板、多个固定件、多根柔性夹条和多个平压头,所述钢缆基层固定安装在结构基层上,多个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钢缆基层上,多块所述玻璃板呈矩形阵列排布,且位于相邻两行和相邻两列的四块所述玻璃板连接在同一所述固定件上,相邻两块所述玻璃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柔性夹条位于所述间隙内,且所述柔性夹条卡住所述玻璃板,所述平压头位于穿过所述柔性夹条并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平压头抵住所述柔性夹条,且所述平压头与所述固定件一一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平压头包括平压板和螺杆,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平压板上,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柔性夹条并螺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平压板抵住所述柔性夹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柔性夹条由两片相对称的柔性夹片组成,所述柔性夹片呈几字型,两片所述柔性夹片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9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