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负极材料的一体化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49114.5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5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温正坤;谭爱平;吴鸿辉;周喜球;马文蒋;周裕龙;周旭强;陈润林;王作聪;尹镇培;尹磊;黄晓宇;杨师;黄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众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盛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5 | 代理人: | 陈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负极 材料 一体化 控制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用于生产负极材料的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预设负极材料工艺流程有多个依序连接的工作节点,且每个工作节点用于对负极材料进行对应的工艺处理;
获取每个工作节点的额定处理流量,并找出额定处理流量最小的工作节点作为基准工作节点;
将基准工作节点的额定处理流量选定为负极材料工艺流程的整体额定处理流量;
将每个工作节点的实际处理流量调整为负极材料工艺流程的整体额定处理流量;
按照整体额定处理流量进行投料处理;
通过第一传感器实时监测每个工作节点的滞留量,判断滞留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则增大对应工作节点的实际处理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负极材料的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大对应工作节点的实际处理流量,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传感器监测到多个连续时间点的滞留量,计算出滞留量的增长速率;
构建功率调整预测模型;
通过样本数据对功率调整预测模型训练,获取优化后的功率调整预测模型;
基于滞留量的增长速率,并通过优化后的功率调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对应工作节点的增大功率;
按照增大功率对工作节点的执行机构进行功率调整,以增大对应工作节点的实际处理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负极材料的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对应工作节点的增大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对应工作节点在历史时刻的多个历史调整数据,每个历史调整数据至少包括历史时刻的环境信息,历史实际调整功率,以及经历史实际调整功率调整后的实际处理变化速率;
获取当前时刻的环境信息,基于当前时刻的环境信息进行特征计算,得到第一值;
对每个历史调整数据的环境信息进行特征计算,得到第二值;
将第一值与每个历史调整数据的第二值逐一进行比对,并计算出二者的差异度;
将差异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历史调整数据加入第一数据库;
基于第一数据库中的每个历史调整数据的实际处理变化速率,并通过功率调整预测模型预测得到历史预测调整功率;
将每个历史调整数据的历史实际调整功率减去历史预测调整功率,并得到功率差值;
将第一数据库中所有历史调整数据的功率差值进行平均化计算,得到功率修正值;
在得到对应工作节点的增大功率基础上,加上功率修正值,得到修正后的增大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负极材料的一体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设每个工作节点包括第二传感器,每个第二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对应工作节点的工作状态;
当有第二传感器监测到对应工作节点的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则进行上报故障数据给后台中心,其中故障数据至少包括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
基于预设定位算法定位获取现场每个工作人员的坐标位置;
基于每个工作人员的坐标位置,故障位置,以及现场布局模型,找出每个工作人员到故障位置的最短路线以作为候选路线;
从所有工作人员的候选路线中选定路程最短的一条作为目标路线,并通知目标路线对应的工作人员到故障位置进行排查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众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众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91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