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7420.7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7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何知明;黄平;王冰;李方柯;时均伟;施洲;虞伟;李英明;王东旭;明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巴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1/04;E01D2/04;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代维凡 |
地址: | 6360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混合 斜拉桥 主梁短钢混 结合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顶板(1)、钢底板(4)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钢顶板(1)与所述钢底板(4)内侧的承压板(2),所述钢底板(4)包括中部钢底板平板(401)与设置在钢底板平板(401)两侧的钢斜底板(402),所述承压板(2)的两侧面分别为钢混结合段(15)与钢梁过渡段(16);
所述钢混结合段(15)一侧设有C形带孔钢板(5)与PBL带孔钢板(6),所述C形带孔钢板(5)纵向上与所述承压板(2)固定连接且上下两侧分别与钢顶板(1)、钢底板(4)固定,所述PBL带孔钢板(6)垂直于钢顶板(1)或钢底板(4)设置且同时与承压板(2)垂直相接;
所述钢梁过渡段(16)一侧设有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变高加劲肋(12)与钢锚室(14);所述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纵向垂直于所述承压板(2)设置,所述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的上侧与所述钢顶板(1)相接,下侧与所述钢底板(4)相接;所述变高加劲肋(12)纵向垂直连接于所述承压板(2)并在竖向上分别与钢顶板(1)、钢底板(4)内侧垂直连接;所述钢锚室(14)设置于中腹板(10)与加强腹板(11)之间以及相邻所述变高加劲肋(12)之间,并位于所述钢顶板(1)、钢底板(4)的内侧;
所述钢锚室(14)上锚固有预应力加强筋(18),所述预应力加强筋(18)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承压板(2)与钢混结合段(15)并锚固在钢混结合段(15)后方的混凝土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锚室(14)由钢锚板(9)、钢锚室顶板(13)、侧挡板(21)合围形成腔室且所述钢锚室(14)内部在预应力加强筋(18)张拉完成后灌注混凝土(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顶板(1)与所述钢底板(4)之间设有两块边腹板(3),两块所述边腹板(3)分别位于所述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的外侧且与其平行,所述边腹板(3)的外侧设有通风嘴(5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腹板(3)上设有多块加劲肋(8),多块所述加劲肋(8)从高至低依次水平布置且相邻所述加劲肋(8)之间设置有用于锚固预应力加强筋(18)的钢锚板(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过渡段(16)一侧的钢顶板(1)与钢底板(4)上均连接有变高加劲肋(12),相邻所述变高加劲肋(12)之间设有所述钢锚板(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带孔钢板(5)与PBL带孔钢板(6)上均开设有孔洞(17),所述孔洞(17)内连接有用于与混凝土加强连接的PBL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结合段(15)一侧的钢顶板(1)、钢底板(4)、承压板(2)上均设置有剪力钉(7),所述剪力钉(7)的直径为15~25mm,高度为100~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高加劲肋(12)分为变高段和等高段,等高段与所述承压板(2)相接,变高段与所述承压板(2)的距离为500~3000mm,且所述变高段的斜率为0.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2)的中部开设有大尺寸通孔,通孔的边缘为弧形结构。
10.一种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的施工方法,根据权利要求9,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钢顶板(1)、承压板(2)、边腹板(3)、钢底板(4)、PBL带孔钢板(6)、C形带孔钢板(5)、剪力钉(7)、加劲肋(8)、钢锚板(9)均按照图纸进行精确预制,同时对所述承压板(2)进行挖孔处理;
S2:对预制完成后的部件进行拼装,将PBL带孔钢板(6)和C形带孔钢板(5)垂直焊接于钢顶板(1)、钢底板(4)和承压板(2)对应位置,将加劲肋(8)按设计图纸焊接于钢顶板(1)、钢底板(4)、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上,PBL钢筋穿过孔洞(17)并进行固定;
S3:钢结构施工完成后,按照图纸搭建钢混结合段(15)的混凝土隔墙(20)模板,布置好横向的PBL钢筋,预留出纵向的预应力加强筋(18)的孔道;
S4:待钢混结合段(15)一侧的混凝土隔墙(20)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将纵向的预应力加强筋(18)穿入预留孔道内,安装锚具,逐步张拉预应力加强筋(18),并将其一端锚固在钢梁过渡段(16)的钢锚板(9)上;
S5:在钢梁过渡段(16)的钢锚室(14)中浇筑混凝土(19),待预应力加强筋(18)张拉完成后,向预留孔道中灌注水泥浆,以保护预应力加强筋(18)不被锈蚀;
S6:在浇筑完成的钢混结合段(15)上进行其他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巴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汉巴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742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