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黏度高芳烃的橡胶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1020.5 | 申请日: | 202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1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宋君辉;姚秀杰;焦祖凯;甄涛;严金龙;金吉海;许海龙;张翠侦;郭莎莎;张铎;徐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5/02 | 分类号: | C10G45/02;C10G45/08;C08L21/00;C08L9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艳斋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黏度 芳烃 橡胶 增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黏度高芳烃的橡胶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环烷基或中间基减压馏分油的溶剂抽出油为原料,通过浅度加氢精制工艺,得到所述橡胶增塑剂。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以低附加值的原料得到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得到的橡胶增塑剂具备黏度高、芳烃含量高和产率高的特点,而且满足了关于环保橡胶增塑剂的限量物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增塑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黏度高芳烃的橡胶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基橡胶增塑剂主要应用于合成橡胶和橡胶制品行业,根据实际使用方式和特点,一般称为橡胶填充油和橡胶操作油。对于合成橡胶生产厂,在胶料生产过程中填充一定量的矿物油,使其共凝聚生产充油橡胶,这种矿物油一般称为橡胶填充油,一般加入量为20%-30%。对于橡胶制品加工企业,如轮胎生产厂,为了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补强剂和填充剂的分散性,必须在开炼机、密炼机、压出机中加入适量矿物油,才能将各种配料与橡胶混合均匀使胶料加工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橡胶制品,这种矿物油一般称为橡胶操作油,一般加入量为2%-17%。
轮胎制造过程所用操作油一般选用芳烃油和高芳烃芳香基橡胶增塑剂。芳烃油为非环保油品,随着轮胎环保要求的日趋严苛,轮胎制造行业对高芳烃芳香基橡胶增塑剂需求日趋强烈。而高黏度高芳烃橡胶增塑剂由于具有高的芳烃含量,在轮胎加工过程中具有较为优异的使用性能。
目前,生产高芳烃橡胶增塑剂的技术多涉及溶剂精制过程,如溶剂脱沥青过程或糠醛精制过程,由于溶剂精制过程属于物理萃取的分离过程,易使主产品收率偏低,副产品价值低、加工成本高等问题,最终致使整个工艺过程经济效益不好。同时目前生产高芳烃橡胶增塑剂的原料受环烷基原料逐渐减少的影响,其主要原料来源环烷基减压蜡油也将越来越少,因此拓宽高芳烃橡胶增塑剂原料,提高环烷基原料的利用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CN105969420A公开了一种低稠环芳烃含量橡胶增塑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以减压馏分油与包括不限于溶剂精制、催化裂化、减粘裂化、热裂化或加氢裂化处理工艺得到的富含芳烃的芳烃油的混合油为原料,通过溶剂精制工艺,获得橡胶增塑剂产品。但此方法所得橡胶增塑剂产品CA值不高。
CN104694157A公开了一种高芳环保橡胶油的生产方法,其使用溶剂抽提的方法对抽出油进行利用,所用溶剂为糠醛、N-甲基吡咯烷酮和苯酚中的一种,原料为馏程350-600℃范围内的润滑油精制过程产生的抽出油,首先将溶剂与抽出油按剂油一定质量比在一定温度下混合,然后静置一定时间,析出两层,取上层析出液进行溶剂抽提,在一定工艺条件下所得抽余油即可作为环保橡胶油。
CN108865257A公开了一种环保橡胶油的生产工艺,是以减四线油作为原料,以糠醛和120#溶剂作为溶剂进行一次溶剂抽提,所得一次抽出油进行加氢精制和加氢改质工艺,然后所得加氢精制油再通过二次溶剂抽提,即可得环保橡胶油。
以上工艺所得橡胶增塑剂产品存在CA值偏低情况,如CA值提高了,会导致产品收率较低,工艺流程较为复杂。
鉴于以上情况,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产品质量高和收率高的高黏度高芳烃的橡胶增塑剂的制备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黏度高芳烃的橡胶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以低附加值的原料得到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得到的橡胶增塑剂具备黏度高、芳烃含量高和产率高的特点,而且满足了关于环保橡胶增塑剂的限量物质要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黏度高芳烃的橡胶增塑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环烷基或中间基减压馏分油的溶剂抽出油为原料,通过浅度加氢精制工艺,得到所述橡胶增塑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1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