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的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30963.6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8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胡劲松;樊春晖;谢春华;成加启;邓慧军;张莹;周秀芬;方传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亚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5 | 分类号: | G06F16/2455;G06F16/242;G06F16/2453;G06F16/27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场 主动 标识 载体 解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的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涉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采集设备的能源监测数据,同时注册父标识;S2,获取父标识中的状态信息,同步下位机参数和时间,根据父标识的标识编码和属性信息,生成子标识的编码;S3,根据标识对象状态或关联任务注册子标识,同时更新父标识的属性信息;S4,通过父标识信息和子标识信息,结合标识解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本发明将标识解析平台从现今的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服务,延伸到部门节点和工位节点,更好满足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了标识解析的信息共享服务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的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支撑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共用的核心关键。工业互联网标识载体是指能够根据标识编码查询目标对象网络位置或者相关信息的系统装置,对机器和物品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是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的精准对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工业互联网标识载体分为被动标识载体和主动标识载体。
传统主动标识载体是用来赋标识码和记录标识载体本体数据的,并把数据上传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一个标识编码,对应一个标识消息体,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可共享的标识信息共享服务。虽然标识解析平台提供了标识的注册、解析、更新和删除的功能,但用户只能看到单个标识载体的最后一次状态信息,历史信息或关联任务的信息无法直接获取。
中国专利CN112200283B《基于边缘计算的可信大容量标识载体赋码读码系统和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可信大容量标识载体赋码读码方法,采用加密模块和索引模块加密和还原标识信息,降低服务器负载,然而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急剧提高,并不需要降低服务器负载,同时也只能看到单个标识载体最后的状态信息,无法获取历史信息和关联任务的信息,且该现有技术扩容的同时增加了成本,并不具备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的标识解析方法及系统,采用父子标识的分层结构对标识对象的历史信息或关联任务的信息做记录,解决了当前标识载体只能显示最后一次状态信息而显示不出历史信息和关联任务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的标识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采集设备的能源监测数据,同时注册父标识;
S2,获取父标识中的状态信息,同步下位机参数和时间,根据父标识的标识编码和属性信息,生成子标识编码;
S3,根据标识对象状态,或关联任务注册子标识,同时更新父标识的属性信息;
S4,通过父标识信息和子标识信息,结合标识解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优选的,步骤S1具体包括:
当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首次上电使用时,自动注册父标识到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企业节点。
优选的,步骤S1具体包括:
所述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包括2路模拟量采集模块,2路数字量采集模块,2路数字量输出模块,1路485通信模块;所述现场级主动标识载体用于承载唯一识别的机器、产品、算法和工序,具备安全证书、算法和信息获取功能。
优选的,步骤S2具体包括:
父标识中的属性信息包括子标识的注册量起步数、长度、厂家、日期,父标识与子标识数据结构一致;
将父标识定义为出场标识,子标识定义为部署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亚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亚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0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