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23847.1 | 申请日: | 202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2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永谷优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42;B60N2/42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沈同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座椅 | ||
本公开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在碰撞时对倾斜角度调节器施加的扭矩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下臂,下臂安装在坐垫框架上;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连结且与下臂连结,并且使靠背框架相对于下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下臂具有呈板状的倾斜角度调节板以及冲击吸收孔,倾斜角度调节器固定于倾斜角度调节板,并且倾斜角度调节板在多个固定部处固定于坐垫框架,冲击吸收孔设置在倾斜角度调节板上。当从与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冲击吸收孔配置在夹在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与多个固定部中位于最下方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已知在配置于车辆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为了使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进行摆动,而在靠背框架和连结到坐垫框架的下臂之间设置有倾斜角度调节器(参照美国专利第1075213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下臂安装有倾斜角度调节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在交通工具碰撞时所产生的施加给靠背框架的载荷会作为扭矩而传递到倾斜角度调节器。若该扭矩持续地输入到倾斜角度调节器,则会产生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损坏、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的接合部分的损坏等。从而有可能导致靠背框架发生倾倒。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优选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在碰撞时对倾斜角度调节器施加的扭矩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备:座椅坐垫;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坐垫框架,坐垫框架支承座椅坐垫;靠背框架,靠背框架支承座椅靠背;下臂,下臂安装在坐垫框架上;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连结且与下臂连结,并且倾斜角度调节器构成为,使靠背框架相对于下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
下臂具有呈板状的倾斜角度调节板和冲击吸收孔,倾斜角度调节器固定于倾斜角度调节板,并且倾斜角度调节板在多个固定部处固定于坐垫框架,冲击吸收孔设置在倾斜角度调节板上。当从与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冲击吸收孔配置在夹在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与多个固定部中位于最下方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处。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从被输入有扭矩的倾斜角度调节器向坐垫框架传递载荷的路径上配置冲击吸收孔。因此,能够在下臂的位于冲击吸收孔附近处引发吸收能量的应变。由此,能够减小对倾斜角度调节器施加的扭矩。
其结果为,抑制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损坏,并且抑制坐垫框架的变形。此外,通过冲击吸收孔来吸收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接合时产生的应变。因此,可抑制在对倾斜角度调节器产生有扭矩输入时,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的接合部分处发生损坏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下臂还可以具有弯曲部和第1筋条,弯曲部在比冲击吸收孔靠座椅后方处与冲击吸收孔连续地设置,并且弯曲部以将冲击吸收孔作为起点而变形的方式朝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弯曲,第1筋条在比冲击吸收孔靠座椅前方处以冲击吸收孔为起点而延伸,并且第1筋条朝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突出。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对倾斜角度调节器输入扭矩时能够通过使弯曲部积极地变形来吸收能量。此外,能够通过第1筋条向座椅前方传播下臂的应变。从而可促进减小倾斜角度调节器中的扭矩的效果。此外,通过第1筋条可抑制下臂在厚度方向上产生的弯曲。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第1筋条在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弯曲部在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与第1筋条的变形相比,优先引发弯曲部的变形。因此,可促进减小倾斜角度调节器中的扭矩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第1筋条的处在座椅前方的端部可以位于比倾斜角度调节器与倾斜角度调节板的接合部靠座椅前方的位置处。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向接合部传播应变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接合部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3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驱动器、转向桥和陆路运输工具
- 下一篇:辅助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