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0971.4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2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苏朋飞;胡所亭;郭辉;朱颖;孙大奇;姚京川;刘超鹏;苏永华;曾广武;鞠晓臣;淮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铁川藏科创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4 | 分类号: | G01L5/04;G01B11/16;G06F30/13;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610218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间 线形 长大 斜拉桥 测试 方法 | ||
1.一种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斜拉索两端锚固点设计坐标、钢丝直径、钢丝数量、钢丝密度及钢丝弹模建立斜拉索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根据设计索力计算斜拉索空间线形;
等梯度迭代设计索力,依次计算等索力梯度变化下不同设计索力的斜拉索空间线形,得到斜拉索跨中最大挠度fimax随设计索力变化的曲线cv1;
现场激光扫描测试斜拉索空间线形,推算斜拉索两端锚固点实测坐标及斜拉索实测跨中最大挠度ft;
将斜拉索实测跨中最大挠度ft对照斜拉索跨中最大挠度fimax随设计索力变化的曲线cv1,通过线形内插确定初步实测索力结果T0;
将斜拉索两端锚固点实测坐标代入更新斜拉索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以初步实测索力结果T0为中心细化索力梯度计算斜拉索跨中最大挠度ffimax,形成更新细化的斜拉索跨中最大挠度随索力变化的曲线cv2;
将斜拉索实测跨中最大挠度ft对照更新细化后的斜拉索跨中最大挠度随索力变化的曲线cv2,通过线形内插得到修正的实测索力结果Tt,完成对长大斜拉桥索力的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设计索力计算斜拉索空间线形包括: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斜拉索单根索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斜拉索采用3D杆单元模拟,根据斜拉索索长划分单元长度,通过设置初应变模拟斜拉索索力,初应变值通过设计索力求得,然后在单根索两端锚固点处约束节点的全部自由度,计算单根索的空间线形,其中:
初应变值=设计索力/(索面积×钢丝弹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斜拉索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中,采取参数化建模建立单根索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将斜拉索两端锚固点坐标、钢丝直径、钢丝数量、钢丝密度及钢丝弹模在有限元软件中定义为相互独立的参数,对于不同斜拉索,修改对应参数可建立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梯度迭代设计索力,依次计算等索力梯度变化下不同设计索力的斜拉索空间线形中,以30%~200%设计索力为范围,5%~10%设计索力为梯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激光扫描测试斜拉索空间线形,推算斜拉索两端锚固点实测坐标及斜拉索实测跨中最大挠度ft包括:在斜拉索所在平面以经过斜拉索梁端锚固点的水平线为x轴,经过斜拉索塔端锚固点的竖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激光扫描测试出斜拉索的空间线形y=F(x),据此推算出斜拉索两端锚固点实测坐标及斜拉索实测跨中最大挠度f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细化计算斜拉索跨中最大挠度ffimax中,在0.90T0~1.10T0区间内,以0.02T0为梯度细化计算该区间索力作用下斜拉索跨中最大挠度ffimax。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线形的长大斜拉桥索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计算索力测试误差,在推算斜拉索实测跨中最大挠度ft后,分析斜拉索实测跨中最大挠度误差fe,对照曲线cv2,通过线性内插分别确定出ft-fe、ft+fe对应的索力结果Tt1、Tt2,则索力测试误差ΔT=(Tt2-Tt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铁川藏科创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铁川藏科创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09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