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iTi合金根管锉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0507.5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7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钟宁;刘伯洋;吴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F3/26 | 分类号: | C25F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iti 合金 根管锉 及其 表面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Ti合金根管锉及其表面改性方法,所述改性方法包括清洗预处理、电化学抛光处理和微弧氧化处理的顺序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预处理包括皂化剂或碱液除油;所述电化学抛光处理的抛光液采用混合酸溶液,以所述NiTi合金根管锉为阳极,控制电压为0.3~0.6V,电流密度为10~500mA/cm2,处理时间0.2~10min;所述微弧氧化处理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钾、六偏磷酸钠的混合液或偏硅酸钠、谷氨酸的混合液,以所述NiTi合金根管锉为正极,采用脉冲电源,频率10~1000Hz,电流密度4~15A/cm2。本发明将清洗预处理、电化学抛光和微弧氧化技术相适配,应用于NiTi合金根管锉的表面改性。经表面改性后的根管锉具有高硬度,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NiTi合金根管锉及其表面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NiTi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常用的新型生物医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器械和人体植入物的制造中。根管锉类似一种刀具,作为临床口腔中使用最频繁的医疗器械之一,是目前最有效、最常见的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方式,可以有效消除牙齿内部炎症及其病变源。针对市场上的根管锉产品都是由NiTi合金母材直接机械加工而来,且镍钛合金材质较为昂贵的特点,可知大幅提高NiTi合金根管锉的使用寿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节能和节材途径。NiTi合金根管锉具有弹性好,柔性大等优点,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善根管锉的抗循环疲劳性能,但是热处理产生的马氏体组织强度相对较低,硬度小,从而导致根管锉的切削效率不理想。因此,强化根管锉的“刀刃”对提高根管锉产品的效率和寿命至关重要。
已有研究发现NiTi合金经过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后可以生成一层富钛氧化膜,可有效提高NiTi合金根管锉的耐腐蚀性能和硬度。同时,经过微弧氧化技术生成的富钛氧化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公开号为CN10242500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NiTi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氧化钛膜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质量浓度为98%的浓硫酸为电解液,以NiTi合金为正极、悬挂不锈钢或镍板为负极(或不锈钢槽为负极),在电解液温度为0℃~10℃、电流密度为lA/dm2~20A/dm2、电压为50V~70V的条件下微弧氧化2min~l0min,得到的氧化钛膜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然而,直接以浓硫酸为电解液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的NiTi合金其柔韧性不能保证,在根管锉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断裂,从而影响使用效能。公开号CN10463073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NiTi合金马氏体根管锉的表面改性方法,该方法使用磁控溅射手段在NiTi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高强度的金属涂层。由于涉及磁控溅射设备和后继高温退火处理,因此该专利方法生产的根管锉其产品效率较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较高。
因此,通过对根管锉表面粗糙度和硬度进行改性,开发一种表面粗糙度适中、硬度较高且和基体结合强度好的NiTi合金根管锉,进而提高医用根管锉的切削效率和疲劳抗力,同时可以低成本、大批量进行产品生产制造成为医用根管锉的一个亟待解决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iTi合金根管锉及其表面改性方法,以解决传统NiTi合金根管锉切削效率和强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NiTi合金根管锉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清洗预处理、电化学抛光处理和微弧氧化处理的顺序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预处理包括皂化剂或碱液除油;所述电化学抛光处理的抛光液采用混合酸溶液,以所述NiTi合金根管锉为阳极,抛光液惰性的金属为阴极,控制电压为0.3~0.6V,电流密度为10~500mA/cm2,处理时间0.2~10min;所述微弧氧化处理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钾、六偏磷酸钠的混合液或偏硅酸钠、谷氨酸的混合液,以所述NiTi合金根管锉为正极,电解液惰性的金属为负极,采用脉冲电源,正向、反向电压分别为200~400V和2~60V,频率10~1000Hz,电流密度4~15A/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0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