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地基多层停车楼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0170.8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8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翟凯鸿;张必民;马罡;苏茹茹;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静态交通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0 | 分类号: | E04H6/10;E04B1/343;E04B1/58;E04F11/18;E02D27/02 |
代理公司: | 河北冀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74 | 代理人: | 陈玉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基 多层 停车 | ||
本发明涉及无地基多层停车楼,包括钢板基础,所述钢板基础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方便现场拆装钢结构停车楼使用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支撑固定多层车辆摆放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提高停车楼边缘防护效果的防护机构。该无地基多层停车楼,通过设置了连接机构和支撑机构,经柱脚底板、外立柱、内立柱和支撑板以及压型钢板等之间的相互配合,将传统立式停车楼由建筑式改为设备,实现了停车设备的标准化制造和安装,和原来停车楼建筑比建造成本低工期短,可以拆除挪移到下一个地块使用,适合短期几个月或几年安装使用,作为全部钢构产品,在使用报废后没有建筑垃圾,全部可以作为废钢铁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停车楼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地基多层停车楼。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一个停车大国,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停车需求越来越大,各个城市政府鼓励当地建立立体停车楼,缓解城市静态交通,现有的立体停车楼在我国属于建筑,一般做法是先破土动工浇筑大规模的地基,在地基之上安装钢结构的立柱横梁,在钢结构立柱横梁上铺设楼承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12302389 B)中公开的双车道双循环的高层立体停车楼,停车楼本体设置至少两个升降通道,任一升降通道含有上坡通道和下坡通道,能够实现相邻两层停车平台之间的循环,进而缓解在停车过程中的拥堵,提高停取车效率,设置上行缓冲装置,能够降低过渡过程中的缓冲,提高车辆稳定性,还能够提高升降通道的使用寿命,降低裂缝的可能,设置缓冲垫,能够提供弹性缓冲,减小对升降通道及停车平台的缓冲,设置下行缓冲装置,能够在下行的过程提供缓冲,通过支撑板提供稳定的支撑,停车平台上停车位成行成列排布,进而形成平直的通道,方便寻找车位,进而提高停取车效率,设置LED显示器,能够显示停车位状态,方便进行引导。
上述专利中对于停车楼的建设就是基于地基混凝土钢筋结构组成,类似的停车楼属于建筑需要有资质的设计公司一事一议进行设计,按照现有建筑物设计规范不去考虑钢结构的弹性变形范围,设计的地基不能有不均匀沉降,地基用钢材和混凝土超级浪费,存在着采用的现浇混凝土,其自重偏大限制了钢结构立柱横梁,进一步降低用钢量,无法实现工厂制造,现场快速安装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地基多层停车楼,具备无地基组装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无地基多层停车楼存在着采用的现浇混凝土,其自重偏大限制了钢结构立柱横梁进一步降低用钢量,无法实现工厂制造,现场快速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地基多层停车楼,包括钢板基础,所述钢板基础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方便现场拆装钢结构停车楼使用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支撑固定多层车辆摆放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提高停车楼边缘防护效果的防护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开设在钢板基础上表面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底壁通过打孔塞焊固定有连接螺栓,所述钢板基础的上表面贴合有柱脚底板,所述柱脚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螺栓的外表面滑动插接有垫片,所述连接螺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所述连接螺栓的外表面且位于压紧螺母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所述连接槽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均匀分布在钢板基础的上表面,所述柱脚底板的数量与连接槽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的内径与连接螺栓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垫片的外径大于连接孔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柱脚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形状为L形,两个固定架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加固板。
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柱脚底板上表面的外立柱和内立柱,所述外立柱和内立柱的顶端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型钢板。
进一步,所述压型钢板的上表面固定有防滑地垫,所述压型钢板的下表面且位于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外立柱和内立柱的形状均为工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静态交通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静态交通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01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