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及其连续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04511.0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0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张义;李馨乔;刘春民;王建华;刘红勇;倪思伟;刘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瑾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中间 预应力 梁张拉 施工 方法 及其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及其连续梁结构。该连续梁包括中间跨预应力梁和预应力梁两侧相邻的非预应力梁,在预应力梁一侧的非预应力梁体内设置预应力筋的锚固端,在预应力梁另一侧的非预应力梁体内设置预应力筋的张拉端。自张拉端处起至非预应力梁跨中1/3位置设置为后浇混凝土区域,并在非预应力梁跨中1/3位置采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卡茬。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外凸式张拉不能解决的只有中间跨有预应力梁的特殊情况,且能做到不在大截面梁的梁顶设置张拉槽、不影响装修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定建筑物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续梁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的张拉施工方法及其连续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空间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大跨度空间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常见。预应力技术具有减少截面尺寸、控制裂缝和挠度、减轻自重、使结构设计更为经济美观等诸多优点,尤其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结构中应用普遍。
连续梁中间跨大截面(≥500mm*1000mm)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施工过程存在技术改进需求,尤其是当连续梁的中间跨为≥500mm*1000mm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而两侧也为≥500mm*1000mm的非预应力梁时的张拉问题是一个施工难题。现有技术中“凸出式张拉端”、“梁顶预留凹槽”和“梁侧凸出式张拉端”等一般做法均不适用。
首先连续梁中间跨为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而两侧为非预应力梁时不具备做外凸式张拉端的条件。常规传统预应力梁梁端外凸式张拉方式,是张拉设备放置在预应力筋一端的张拉方式。这种方式要求端部有操作空间,而对于连续梁中间跨为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而两侧为非预应力梁时由于预应力梁旁边也为梁体所以不适用。且这种方法不能解决连续梁中间跨有预应力筋而两侧非预应力梁没有预应力筋的问题;另外外侧封锚需要单独支模、浇筑高等级膨胀混凝土,如果振捣不密实会影响预应力端头封锚的效果。
根据梁内预应力曲线矢高图,也不能采用梁顶预留凹槽的形式。在混凝土的梁顶预留凹槽,一般是在梁的钢筋绑扎过程中穿插进行预应力筋的铺放、固定,包括锚板、垫板的安装,普通钢筋绑扎完毕后再进行张拉端凹槽的预留。梁顶预留张拉槽的方法需要将绑扎好的梁顶纵向受力钢筋、局部构造筋、箍筋等切断一定的长度、深度,至少能将张拉端垫板完全安放,同时考虑张拉机械、人工操作的必要空间,待混凝土浇筑完成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进行张拉施工。这一方法的缺点是会损伤混凝土梁的主要纵向受力钢筋,而且,如果在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焊接过程中接头质量不容易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结构造成安全隐患。如果梁体截面高,按照预应力曲线的矢高比要求钢绞线则不能突然从梁中部位升至顶部进行张拉。
而梁侧凸出式张拉端会影响外立面效果。其中一种预应力梁加腋张拉,一般是在梁的两侧增加一段同梁高的配筋混凝土构件,加大梁的宽度截面尺寸,满足了预应力筋张拉的工艺要求。预应力梁加腋张拉,改变了梁的外露面尺寸,会影响装饰面或者墙柱观感。尤其是无吊顶的功能建筑外观,降低建筑物原设计方案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的预应力梁顶张拉施工方法由于关系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安全性以及外观效果等关键要求,已逐渐跟不上现代化建筑的发展速度与功能要求,不能很好的解决当连续梁的中间跨为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而两侧为非预应力梁时的张拉施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的张拉施工方法及相应的连续梁结构,以期解决当连续梁中间跨为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而两侧为非预应力梁时的张拉施工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所述连续梁包括中间跨预应力梁和预应力梁两侧相邻的非预应力梁,预应力梁张拉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设预应力梁梁底模板;连接预应力梁和非预应力梁的非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连接完毕后,进行预应力筋曲线控制点弹线,获得预应力筋线形曲线图,并按控制点绑扎梁竖向的箍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4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