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及其连续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04511.0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0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张义;李馨乔;刘春民;王建华;刘红勇;倪思伟;刘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瑾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中间 预应力 梁张拉 施工 方法 及其 结构 | ||
1.一种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所述连续梁包括中间跨预应力梁和预应力梁两侧相邻的非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预应力梁张拉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支设预应力梁梁底模板;连接预应力梁和非预应力梁的非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连接完毕后,进行预应力筋曲线控制点弹线,获得预应力筋线形曲线图,并按控制点绑扎梁竖向的箍筋;
步骤二:按预应力筋线形曲线图在梁内铺设、固定波纹管;在预应力梁一侧的非预应力梁体内设置预应力筋的锚固端,在预应力梁另一侧的非预应力梁体内设置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并进行张拉端、锚固端组件安装,进行排气孔、灌浆孔的安装、固定;
步骤三:将预应力钢绞线穿束进入所述波纹管中作为预应力筋;
步骤四:自张拉端处起至非预应力梁跨中1/3位置设置为后浇混凝土区域,并在非预应力梁跨中1/3位置采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卡茬;张拉端部位预留有施工缝用于后浇混凝土区域的混凝土浇筑;
步骤五:支梁侧模板;预应力梁及非预应力梁除所述后浇混凝土区域外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六:待已浇筑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从张拉端位置穿入张拉设备至梁内对波纹管内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再进行波纹管内注浆,封锚;
步骤七:安装模板后从非预应力梁张拉端部位预留的施工缝处进行后浇混凝土区域的混凝土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跨预应力梁为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其截面≥500mm*1000m;所述非预应力梁的截面≥500mm*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非预应力筋为梁上下两侧的架立钢筋,预应力梁和两侧的非预应力梁的架立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预应力梁及两侧的非预应力梁均安装有箍筋;其中一侧非预应力梁的一部分箍筋安装但不绑扎,集中放置在跨中1/3位置,该侧的非预应力梁内设置预应力筋的张拉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在浇筑之前,重新调整后浇混凝土区域的箍筋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梁中间跨预应力梁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波纹管与非预应力梁的构造腰筋绑扎固定,所述构造腰筋与梁的架立钢筋平行且位于梁上下两端的架立钢筋之间。
7.一种连续梁结构,所述连续梁包括中间跨预应力梁和预应力梁两侧相邻的非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在预应力梁一侧的非预应力梁体内设置预应力筋的锚固端,在预应力梁另一侧的非预应力梁体内设置预应力筋的张拉端。
8.根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张拉端处起至非预应力梁跨中1/3位置为后浇混凝土区域,并在非预应力梁跨中1/3位置有快易收口网进行卡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45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