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98801.9 | 申请日: | 2022-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9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顺煌;侯泽彬;涂曦;王锦琳;方灶旺;张永刚;闫柱;陶文斌;陈天明;刘梦凡;韩旭;占则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长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L31/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二格 |
| 地址: | 3329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耐久 密封胶 切断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包装箱密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方法,采用无限逼近方法和望光,借助通用刃具将密封胶条切断,实现断面齐整、光滑、外形边界无任何飞边,达到无限接近理想的切断断面质量。本发明方法适用于任何几何截面结构密封胶条的高质量切断,实施切断后无缝对接封闭成圈,对接后实现无限周长的密封胶条,本发明方法可用于大中型包装箱异形截面低邵氏硬度密封胶条的切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箱密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方法。
背景技术
密封技术属于包装箱领域内核心技术之一,密封胶条是大中型包装箱实现气压耐久密封性能的最重要密封元件。一般而言,密封胶条采用挤拉成型再通过切断后对接粘结而成,而对接粘结前胶条的切断断面质量对粘结性能影响最大,胶条切断工艺又是实现高质量切断断面关键技术。
现有的密封胶条切断技术,主要有往复切和旋转切两种工艺。
往复切包含冲切工艺、剪切工艺等。冲切工艺一般用比切刀硬度软的非金属材料制备切刀垫,然后采用锋利的切刀快速切入工件至切刀垫达到切断的目的;缺点是切断面不平整。剪切工艺一般是将工件放入一件切刀固定,然后另一件切刀沿固定切刀侧刃面做相对运动从而切断工件;缺点是切断面尺寸变形大。
旋转切包含铣切工艺和磨切工艺等。铣切工艺一般为采用工装固定工件后,通过机械装置带动切刀做旋转运动及切割进给平动,然后将工件切断;缺点是由于刀具一直在切断面摩擦,导致断面粗糙,而且该工艺实施需要专用设备和特制刀具。磨切工艺为铣切工艺的改良,主要是改用砂轮片作为切断工具对工件进行切断;缺点是切割时容易发热,导致断面烧焦。
现有工艺方法,没有考虑到密封胶条所有的外型面切断时的微量变形带来的切断断面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切断断面具有典型的呈腰鼓型,断面外形不同程度具有微缺口、粗糙等。在密封胶条粘结后,粘结位置基本无法保证密封胶条基体无缝对接,其主要依靠在切断断面填充密封剂方法实现密封,极大影响密封胶条的密封性能稳定、耐久。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工艺。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包装箱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断面影响包装箱的高密封性能问题,提出一种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方法,采用多组包络面体无限逼近密封胶条截面外形方式和望光,借助刀具将密封胶条切断。
本发明根据密封胶条的截面结构特点,即在截面外形的上下、左右位置确定密封胶条的包络面体分界位置,按包络面体分界设计各有关动包络面体运动方案,确保密封胶条包络时被各动包络面体无限逼近胶条截面外形,再用望光确保动包络面体对密封胶条无挤压变形并定位;将切刀沿各有关包络面体断面切槽向下切至定包络面体包络面而切断密封胶条,退出切刀;松开动包络面体,将密封胶条取出。
下包络面体为定包络面体,左、右包络面体为相对滑动包络面体。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方法,适应胶条几何截面复杂,具有切断断面质量平齐、整洁、光滑等特点,能显著提高密封胶条切断断面粘接质量和提升密封胶条高密封性能,特别适合于大中型包装箱的低硬度异形截面密封胶条的切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压耐久密封胶条的切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长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长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8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