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层结构集流体的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84525.0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6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兵;程毅;金骋;李学法;张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20 | 分类号: | C23C14/20;C23C14/24;C23C14/56;C08J7/06;C09D1/00;C08L67/02;B05C19/04;B05D1/12;B05D7/04;B05D7/24;H01M4/66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64 | 代理人: | 邢德玲 |
地址: | 2144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层 结构 流体 生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层结构集流体的生产装置,其包括:蒸镀罐;内置基板,设置在所述蒸镀罐内,所述内置基板上设有密封外圈,并由所述密封外圈转动连接在所述蒸镀罐内;安放凹口,周向分布在所述内置基板上,用于对中间层的高分子薄膜材料进行撑架;碳柱成型组件,固定在所述蒸镀罐的一侧,并套接在所述内置基板外;以及碳涂装置,架设在所述蒸镀罐内并位于所述内置基板的上方,所述碳涂装置能够对各安放凹口中的高分子薄膜材料进行表面涂碳,并形成碳层,从而降低高分子薄膜材料过度蒸镀中产生孔隙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多层结构集流体的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集流体主要为铜集流体和铝集流体两种,其中铜集流体或者铝集流体均由两部分构成,包含设置于中间的高分子薄膜层和设置于高分子薄膜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的金属镀层,但随着镀层数量越来越,金属镀层多经过反复蒸镀之后,内部存在较多的孔隙,从而导致金属镀层的孔隙率高达30%,增加电池的极化,严重影响电池性能;而目前多采用碳涂叠层的方式来降低孔隙率,但在实际生产中,对初步完成的金属镀层碳涂效果差,表面碳分布平整度不一,碳涂比例难以控制,导致碳涂层厚度较小。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层结构集流体的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层结构集流体的生产装置,其包括:
蒸镀罐;
内置基板,设置在所述蒸镀罐内,所述内置基板上设有密封外圈,并由所述密封外圈转动连接在所述蒸镀罐内;
安放凹口,周向分布在所述内置基板上,用于对中间层的高分子薄膜材料进行撑架;
碳柱成型组件,固定在所述蒸镀罐的一侧,并套接在所述内置基板外;以及
碳涂装置,架设在所述蒸镀罐内并位于所述内置基板的上方,所述碳涂装置能够对各安放凹口中的高分子薄膜材料进行表面涂碳,并形成碳层,从而降低高分子薄膜材料过度蒸镀中产生孔隙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碳柱成型组件包括:
外架体,固定在所述蒸镀罐的一侧;
内轴环,可相对偏转的设置在所述内置基板的安放凹口内,用于高分子薄膜材料正反翻转;
碳罐仓,竖直架设在所述外架体内,所述碳罐仓的下方连接有输送管;以及
压柱装置,固定在所述外架体内并位于内置基板上方,所述压柱装置通过输送管与所述碳罐仓相连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压柱装置包括:
外安装盘;
集碳腔,设置在所述外安装盘的上方,所述外安装盘内均匀设置有多个碳输送腔,所述集碳腔通过对应通道与各所述碳输送腔相连通;
成型盘,固定在所述外安装盘的下方,所述成型盘内设有多个与所述碳输送腔相对应的成型仓;
阻流盘,转动嵌入在所述成型盘下方,所述成型盘内竖直转动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与所述阻流盘相固定;
内管轴,同圆心的设置在各所述碳输送腔内,所述内管轴内均滑动设置有压件,所述压件能够滑动至成型仓内;以及
伸缩推杆,与所述压件相对应设置,所述伸缩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压件相固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阻流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口,各所述通口能够与所述成型仓对应连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碳涂装置包括:
连接盘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45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