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板线中转衔接台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5504.2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0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罗躜;林素亮;黄安全;聂建秋;罗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恒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6 | 分类号: | B65G47/6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唐飚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板线 中转 衔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板线中转衔接台,本发明包括动力单元及衔接单元,所述衔接单元包括衔接台及设置于衔接台上的传动单元及与传动单元连接的若干传动辊,所述动力单元通过动力轴与传动单元连接从而带动若干传动辊转动,衔接单元设置于两链板式输送机之间且位于链板式输送机的左右两侧的链轮内,通过衔接单元填充了链板式输送机间的间距,因而产品通过衔接台上的传动辊的传送能够从一台链板式输送机传送到另一台链板式输送机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衔接台,特别是一种链板线中转衔接台。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经常需要采用输送台进行远距离传送,而且在传送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多个输送台组合传输。本司的产品需要在两台链板式输送机间进行传送,但是链板式输送机的链轮直径较大,导致两输送机连线时,输送板间的间距过大,产品不能从一台链板式输送机传送到另一台链板式输送机上,因而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链板线中转衔接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链板线中转衔接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链板线中转衔接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单元及衔接单元,所述衔接单元包括衔接台及设置于衔接台上的传动单元及与传动单元连接的若干传动辊,所述动力单元通过动力轴与传动单元连接从而带动若干传动辊转动。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皮带、主动带轮、张紧轮及若干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动力轴固定,所述从动带轮与对应的传动辊的轴头固定,所述皮带设置于主动带轮及若干从动带轮上且通过张紧轮压紧,从而主动带轮能够通过皮带带动所有从动带轮转动。
所述衔接台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上轴孔及下轴孔,所述上轴孔及下轴孔中均设有轴承,所述动力轴及传动辊的轴头均通过对应的轴承安装于支撑板上。
所述衔接单元有若干个,且每一衔接单元的传动单元均与动力轴连接。
所述动力轴由若干分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对应的分轴连接。
所述两支撑板间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若干辊孔,所述传动辊通过辊孔露出而带动产品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包括动力单元及衔接单元,所述衔接单元包括衔接台及设置于衔接台上的传动单元及与传动单元连接的若干传动辊,所述动力单元通过动力轴与传动单元连接从而带动若干传动辊转动,衔接单元设置于两链板式输送机之间且位于链板式输送机的左右两侧的链轮内,通过衔接单元填充了链板式输送机间的间距,因而产品通过衔接台上的传动辊的传送能够从一台链板式输送机传送到另一台链板式输送机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衔接单元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实施方案来阐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其实施方法。然而,本公开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案。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案,以使得本公开将是全面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递本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
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附图中所公开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目仅是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贯穿本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重点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仅”,否则可以添加其他部件。除非被相反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
在对元件进行解释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是元件被理解为包括误差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恒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恒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5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折边设备
-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