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低温环境下测量动密封圈密封性和摩擦力矩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59765.5 | 申请日: | 2022-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4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方园;贾清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5 | 分类号: | G01M13/005;G01L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赵革革 |
| 地址: | 4710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环境 测量 密封圈 密封性 摩擦 力矩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动密封圈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低温环境下测量动密封圈密封性和摩擦力矩装置及方法,壳体,放置于高低温环境下,设置充气口,用于连接气源接口;动密封测试轴,一端固定安装于壳体内腔一侧,另一端设置动密封圈实现与壳体内腔另一侧动密封后,伸出壳体部分构成自由端;力矩测试单元,位于高低温环境外,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动密封测试轴自由端实现力矩测试。动密封测试轴通过连接件连接力矩测试单元,在高低温箱外面测量三种不同规格的动密封圈摩擦力矩,充气口直接连接气源测量动密封圈密封性能,同时测量动密封圈摩擦力矩和密封性的功能,使得测量高低温状态下的动密封圈的摩擦力矩具有方便性与安全性,同时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密封圈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高低温环境下测量动密封圈密封性和摩擦力矩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持机载设备密封性,通常会使用密封圈来保证,机载设备上也大量使用密封圈。对于动密封圈来说,首先是具有密封功能,需要对于密封性能进行测量;其次还需要实现转动的功能,过大的摩擦力矩会降低机构的效率,因此需要测量动密封圈的摩擦力矩。
目前对于安装有动密封圈的设备进行高低温实验时,通常需要进到高低温箱里面进行摩擦力矩的测量,测量十分不方便,严重制约测量效率,而且也影响测试人员安全;再者,测量仅能实现单个动密封圈的测量,操作不便,也不能同时兼顾动密封圈密封性能测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测试实验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高低温箱外边进行摩擦力矩的测量,并且该设备能同时实现进行密封性能的试验。
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低温环境下测量动密封圈密封性和摩擦力矩装置,包括:
壳体,放置于高低温环境下,设置充气口,用于连接气源接口;
动密封测试轴,一端固定安装于壳体内腔一侧,另一端设置动密封圈实现与壳体内腔另一侧动密封后,伸出壳体部分构成自由端;
力矩测试单元,位于高低温环境外,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动密封测试轴自由端实现力矩测试。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内部通过连接面设置的通孔连通;所述动密封测试轴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转接轴、第二转接轴和转盘;所述第一转接轴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通孔内,其另一端同轴连接第二转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二转接轴另一端通过第一动密封圈与第二腔体周向内壁密封连接,保证轴承与被测试的第一动密封圈进行同轴设置;转盘通过固定轴延伸至第二腔体内,与第二转接轴同轴连接;充气口设置在第一腔体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转接轴呈“T”形回转体,“T”形回转体小径端与第一转接轴同轴连接,“T”形回转体大径端与转盘固定轴同轴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转接轴沿大径端轴向设置第二动密封圈,沿大径端径向设置第三动密封圈。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转接轴大径端中心开有矩形凹槽,与转盘固定轴相连接,使得转盘能够带动第一转接轴和第二转接轴同步转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构成的筒体两端分别设置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第二腔体和前盖板之间、第一腔体和后盖板之间、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均设置静密封圈。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转盘圆周处设置有凹槽,力矩测试单元采用砝码,连接件采用绳索,绳索一端连接在所述凹槽里,另一端与若干砝码进行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绳索外套设有套筒,通过套筒穿过穿箱孔伸到高低温箱外与砝码相连,所述穿箱孔与套筒之间设置可拆卸的保温材料,用于高低温箱中进行实验。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97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