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DK1 S53/55位点作为靶标在制备乳腺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50702.3 | 申请日: | 2022-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1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婷梅;张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P35/00;G01N33/57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石欢欢 |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dk1 s53 55 作为 靶标 制备 乳腺癌 治疗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PDK1 S53/55位点作为靶标在制备乳腺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申请通过研究乳腺癌中促癌分子PDK1核转位的机制,发现PDK1 S53/55位点在介导乳腺癌细胞PDK1核转位以及核内PDK1调节细胞周期起着关键作用,进一步地提出了通过靶向这两个位点设计乳腺癌治疗药物的方案,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PDK1 S53/55位点作为靶标在制备乳腺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针对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靶向治疗,应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合治疗策略许多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肾癌、卵巢癌等都存在EGFR的数量变异和结构变异,前者是指EGFR的异常高表达,如某些乳腺癌的细胞EGFR表达量可高达2×106/个(正常细胞表达量约为4~10×105/个);EGFR结构变异主要指第19号外显子缺失和L858R变异,即第858号亮氨基变成了精氨基。这两种异常均导致EGFR持续性激活,启动多条下游信号通路,如PI3K/AKT、Ras-Raf-MEK-ERK、JAK-STAT和PLCγ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因此EGFR是肿瘤靶向治疗中最经典的靶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EGFR属于HER家族(HER family)成员,该家族成员除EGFR(HER1/ErbB1)外,还包括ErbB2(HER2/neu)、ErbB3(HER3)、ErbB4(HER4),它们具有高度类似的结构及功能,其中HER2最活跃、知名度最高,有研究表明,当HER2存在时,家族中其他成员总是优先与之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如EGFR/HER2异源二聚体在细胞膜上停留的时间比同源二聚体长,不易被细胞内吞降解,可增强EGFR信号传导。可见,HER受体家族成员之间的功能和活性是相互依赖的,它们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取决于HER受体的共表达和交流对话。
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抗体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帕尼单抗(Panitumumab)、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等,但这些EGFR的靶向药物,主要用于结直肠癌、头颈癌、肺癌、肾癌等,而乳腺癌EGFR过表达的比例高达14%~91%,却鲜有针对乳腺癌的EGFR的临床靶向药物。
目前,乳腺癌临床治疗常用的靶向药物是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拉帕替尼(Lapatinib),前者是HER2的人源化单抗,后者是抑制HER2、EGFR的TKI药物。其中曲妥珠应用最普遍、战绩最辉煌,它于1998年上市,据报道此药可显著降低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率50%,提高病人存活率30%;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也出现副作用和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为:一方面,乳腺癌细胞过表达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等,这些受体可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替代”HER2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另一方面,乳腺癌细胞出现PI3K/AKT、STAT3等信号途径的结构性激活,有研究表明,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是PI3K/AKT通路的负性调控因子,减少PTEN表达可增加曲妥珠耐药的发生,PTEN缺陷的肿瘤细胞对单抗的反应性减低。
以上临床证据和研究数据表明:乳腺癌治疗若单独使用靶向单抗药物或TKI,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研发针对乳腺癌EGFR的靶向治疗策略时,应该从多层次、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不仅要考虑HER受体家族之间共表达和“串通”交流,还要考虑下游信号途径的激活因素,将EGFR靶向药物与关键靶点干预调控有机结合的联合治疗策略,是乳腺癌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0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