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隐私主动防御型电能转换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47209.6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3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谭敏刚;钱俊良;陈斌;张潮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2;H02J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薛雨妍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隐私 主动 防御 电能 转换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户隐私主动防御型电能转换系统和方法,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电能存储单元、电能转换单元和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提供电源输入和电力设备接入端口,并与电能转换单元相连形成能量通道。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统一调度所述电能转换单元和电能存储单元,调整电源输入端口的电压和电流。所述系统表现出与实际运行电力设备无关联的电气特性,主动防御非侵入式检测设备盗取用户隐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涉及电能转换,尤其涉及用户隐私主动防御型电能转换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非侵入式监测技术通过在电力用户的入户线路装设侦听装置,辨识各时段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一步分析用户的设备结构、用电行为和习惯,为其它商业行为提供数据基础。该技术使得电力用户隐私受到极大威胁,隐私泄露轻者使得用户饱受销售和广告的频繁骚扰,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不良社会问题和恶性犯罪,因此从源头主动防御非侵入式装置对用户信息的获取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本公开涉及一种用户隐私主动防御型电能转换系统和方法。通过电能存储和变换技术,屏蔽非侵入式监听设备必需的关键输入信号—用户实际负荷的工作电流,使得非侵入式监听设备的负荷辨识功能失效,从而保护用户隐私,起到主动防御用户隐私泄露的作用。
一种用户隐私主动防御型电能转换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单元、电能存储单元、电能转换单元和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提供电源输入和电力设备接入端口,并与电能转换单元相连形成能量通道。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统一调度所述电能转换单元和电能存储单元,维持电源输入端口的电压和电流。所述系统表现出与实际运行电力设备无关联的电气特性,主动防御非侵入式检测设备盗取用户隐私。
所述接口单元分为电源输入端口和电力设备取电端口,所述取电端口包括交流取电端口和直流取电端口。
所述电源输入端口对外接至用户电表的输出端口,所述交流取电端口和直流取电端口对外分别用于用户侧的交流负荷和直流负荷接入。所述接口单元对内接至电能转换单元。
一种用户隐私主动防御型电能转换方法,电能转换单元包括整流模块(交流-直流转换),逆变模块(直流-交流转换),调压模块(直流电平调节)和换流模块(交流电源切换)。所述接口单元的输入端口接至整流模块,为系统提供能量来源;交流取电端口接至逆变模块和换流模块的并联输出端,为交流负荷供电;直流取电端口接至调压模块,为直流负荷供电。
所述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和调压模块的直流侧,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和电能存储单元并联在用一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为中央控制单元提供不间断供电电源,确保中央控制单元和调压模块的正常工作;即中央控制单元和调压模块在任意时刻均作为直流负荷。电能存储单元与其相并联的其它电能转换单元有4种工作模式,任意两种工作模式之间可以切换。
在切换模式前,用户需要在中央控制单元选择拟投入或退出的负荷;简称:变化负荷。所述电能转换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存在通信,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指令由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变化负荷的功率而定;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作为属性存储用户所有负荷信息,所述变化负荷是中央控制单元存储负荷库中之一。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4种工作模式为:
(1)模式A(储能充电):整流模块作为唯一电源,通过换流模块向交流取电端口供电,通过直流母线向电能存储单元充电,向直流负荷供电;
(2)模式B(交流重载):整流模块和电能存储单元一起作为电源,整流模块通过换流模块向交流取电口供电。电能存储单元通过直流母线给逆变模块补充供电,向直流负荷供电;
(3)模式C(直流重载):整流模块和电能存储单元一起作为电源,整流模块通过换流模块向交流取电端口供电。电能存储单元与整流模块一起通过直流母线向直流负荷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7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