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抗衰老治疗的干细胞制剂的获取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34562.0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8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胜;张庆昊;王靖;戴凯;刘远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C12N5/077;A01K67/027;A61K35/28;A61P39/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陈能春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衰老 治疗 干细胞 制剂 获取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自体来源的干细胞抗衰老治疗的干细胞制剂的获取方法和应用,细胞来源为患者自体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单核细胞等骨髓微环境包含细胞。本发明的干细胞治疗方法具有多种细胞同时获取,共同作用,获取的干细胞具有高分化能力,能够对器官的衰老和退行性病变具有缓解或逆转作用。本发明利用全新的产生/获取干细胞的方法,为老龄化治疗中干细胞制剂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细胞制剂获取途径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生命与医学的交叉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抗衰老治疗的干细胞的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作为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衰老是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必然过程之一。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机体处于细胞更新和衰老的动态代谢平衡中。随着细胞更新迭代累积,其更新速度逐渐放缓,当更新速度低于衰老速度时,动态代谢平衡失衡,部分成体干细胞进入休眠状态,衰老细胞比例增大,机体细胞整体发生老化,组织器官无法修复,产生功能性衰退和生理功能病变。作为当今老龄化社会中的关注焦点,抗衰老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目前的研究发现,干细胞治疗能够对多种组织、器官、系统的衰老和退行性病变进行再生性修复,使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化、年轻化,从整体上,系统性地对机体细胞代谢进行调节和更新,修复机体细胞的损伤、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丧失,从而延缓老化。然而,干细胞来源严重不足、异体干细胞排异反应、体外细胞培养费用高昂、获取周期长等问题,使得干细胞治疗在老龄化治疗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实际抗衰老效果并不理想,并阻碍其进一步推广。
在人体干细胞获取来源中,骨髓组织中获取的骨髓干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等各种多能干细胞,且干细胞分化潜力强,可塑性高,是理想的干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其中存在的两种具有高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干细胞治疗中被广泛认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分化潜力,扩增能力强,临床应用广泛的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表现出向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能力。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培养,且可塑性极强,来源广泛,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器官损伤、阿尔兹海默症、肝硬化、自体免疫性疾病等疾病,是干细胞治疗中常用的一类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作为具有自我更新,多系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是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为广泛的一类干细胞。许多临床治疗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衰老带来的造血功能衰竭、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骨髓中涉及各类细胞、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复杂的微环境,体外方法无法仿制。同时,作为自体细胞来源时,骨髓细胞提取方法复杂,创伤痛苦大,不利于大量提取。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抗衰老的干细胞获取方法,其细胞来源为骨髓细胞,由负载活性物质的生物材料或本身具有活性的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经发育产生、富集含有多种包括造血干/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在内的多能干细胞的类骨组织,通过该组织提取自体来源的骨髓细胞,用于抗衰老的干细胞制剂的制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抗衰老的自体来源干细胞的获取方法,用于制备治疗组织衰老损伤、细胞老化、延缓机体衰老的细胞制剂。
本发明中,自体干细胞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组织损伤、抗衰老的药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衰老组织为老龄化脑组织模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治疗是用干细胞发生器中产生的骨髓细胞移植治疗。
在另一优选例中,骨髓细胞是由干细胞发生器中的细胞制成的单细胞悬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骨髓细胞来自于由负载生长因子和/或细胞的生物材料、或具有成骨诱导能力的生物材料植入动物/人肌袋或皮下等部位,经一段时间发育形成的类器官(干细胞发生器)内。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用的细胞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或其他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4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