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孔空化和锥齿空化结合的水力空化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33619.5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8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汇洋;俞建峰;齐一搏;刘锐;马雨欣;化春键;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4/00;B01F33/82;B01F25/5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孔空化 锥齿空化 结合 水力 化装 方法 | ||
1.一种内孔空化和锥齿空化结合的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空化反应器(4)和电机(5),所述储液罐(1)用于储存需要进行空化处理的溶液,所述空化反应器(4)与所述储液罐(1)连接并构成循环回路;空化反应器(4)包括空化转子(450)和空化腔(440),所述空化转子(450)位于空化腔(440)内,且与空化腔(44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空化转子(450)与电机(5)转动连接,电机(5)用于驱动空化转子(450)旋转;所述空化转子(450)包括锥形空化齿组(452)、空化齿(453)和内部孔道(4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孔空化和锥齿空化结合的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转子(450)的侧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锥形空化齿组(452),相邻锥形空化齿组(452)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每个所述锥形空化齿组(452)上均设有至少一道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包括倾斜槽、变截面槽或等截面槽;当所述轴向凹槽为变截面槽时,其横截面积从空化转子(450)的上端至空化转子(450)的下端逐渐增大;当所述轴向凹槽为等截面槽时,其横截面在空化转子(450)的轴线方向任意处均为相同形状;所有轴向凹槽的槽面均与所述空化转子(450)的母线平行;开设在所述锥形空化齿组(452)上的轴向凹槽形成了若干个空化齿(4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孔空化和锥齿空化结合的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转子(450)的内部开设有多条内部孔道(454);每条所述内部孔道(454)均包括入口段(454a)、中间段(454b)和出口段(454c);所述入口段(454a)、中间段(454b)和出口段(454c)之间以一定角度依次连接,形成平滑内孔道;所述入口段(454a)垂直开设在空化转子(450)的底面;所述中间段(454b)和入口段(454a)形成交叉管路,二者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中间段(454b)和出口段(454c)同轴,均垂直于空化转子(450)的侧面;所述出口段(454c)为锥形扩张管;所述内部孔道(454)的出口段(454c)开设在相邻锥形空化齿组(452)的中间位置;所述空化转子(450)旋转时,所述内部孔道(454)的出口段(454c)处的流体流速高于入口段(454a)处的流体流速,流速差形成压力差并引起自吸效应,部分溶液被内部孔道(454)吸入,从入口段(454a)进入,流经中间段(454b),从出口段(454c)流出;所述出口段(454c)的锥形扩张结构使溶液从出口段(454c)流出时内部压力降低,形成流体低压区;所述出口段(454c)和空化转子(450)的侧面相互垂直,以使得从内部孔道(454)流出的溶液和沿空化转子(450)母线方向流动的溶液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在所述出口段(454c)处交汇的溶液相互碰撞形成涡流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孔空化和锥齿空化结合的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换向阀(2)、恒流泵(3)、电机控制器(6)、水压计(7)、回料阀(8)和逆向止流阀(9),所述储液罐(1)通过三通换向阀(2)与恒流泵(3)连接;所述恒流泵(3)的另一端连接空化反应器(4),恒流泵(3)用于将储液罐(1)内的溶液泵送进空化反应器(4)中;所述空化反应器(4)用于提供旋转流场以实现溶液的空化;所述电机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电机(5);所述回料阀(8)的一端连接空化反应器(4),另一端连接储液罐(1),经过空化处理后的溶液流经回料阀(8)回到储液罐(1)内,参与下一次空化处理;所述水压计(7)安装在空化反应器(4)的出口处,用于检测空化反应器(4)的出口流体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36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