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28459.5 | 申请日: | 2022-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8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焦艳;左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4/02 | 分类号: | B62D24/02;B62D29/00;B62D21/15;B62D25/14;B60K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弈贤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17 | 代理人: | 蔡伦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平台 | ||
1.一种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平台本体,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的上方的上车体;
所述平台本体的上表面水平,且至少包括沿车身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的前吸能单元、前行驶单元、乘坐单元、后行驶单元以及后吸能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吸能单元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前吸能模块;所述前行驶单元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前纵梁模块;所述乘坐单元至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扭力模块;
其中,处于车身同侧的所述前吸能模块、所述前纵梁模块以及所述扭力模块依次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驶单元还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前悬架系统;
在所述车身的同侧,所述前悬架系统至少包括沿车身方向设置的上摆臂和减振器,所述上摆臂与车身的连接点处于所述减振器和所述扭力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单元包括:
电池包结构;以及
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结构的前方两侧的前扭力盒;
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结构的后方两侧的后扭力盒;
所述前扭力盒与所述后扭力盒的结构相同,且均与所述电池包结构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板,其设置在一对所述前扭力盒之间;
前围板,其设置在所述前扭力盒和所述连接板的上方,且在所述前围板上开设有能够安装非线控转向系统的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结构包括壳体框架,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框架内的电池包槽;
所述电池包槽内配合放置有电池包体,且所述壳体框架的顶部设置有能够盖合所述电池包槽的车身地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框架的两端开设有一对相同的电池接口;一对所述电池接口分别与所述电池包体的前端和后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体为矩形管带结构,且其内部至少排列布设有BDU、DCDC以及OBC。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壳体框架包含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固定框架,以及前后两端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二固定框架;
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设置有多个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安装点;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设置有多个与扭力盒连接的第二安装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包括一体成型的上层架和下层架,且所述下层架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架的宽度;
其中,所述上层架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门槛梁配合连接的安装点A,所述下层架设置有多个与门槛内板配合连接的安装点B。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架的顶部与所述门槛梁螺接,且所述下层架与所述门槛内板螺接;
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与前扭力盒以及后扭力盒螺接,且所述前扭力盒的顶部与前围板螺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装置,其两侧分别与一对所述前吸能盒的内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散热装置上可拆卸连接有冷却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吸能单元至少包括前防撞梁,以及一对对称设置在所述前防撞梁的两侧的前吸能盒;
所述前防撞梁为弧形结构;
所述前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的内凹侧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84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