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4557.1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0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墨石墨烯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H05B3/84;B60S1/02;B05D1/00;B05D7/04;B05D5/00 |
代理公司: | 金华市婺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40 | 代理人: | 贾莲莲 |
地址: | 321035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挡风玻璃 透明 石墨 发热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包括透明基底膜以及贴合在透明基底膜表面的透明覆盖膜;所述透明基底膜与透明覆盖膜之间设置有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由多组相互平行的石墨烯发热线路组成。本发明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采用石墨烯发热层作为加热核心,相比较于常规发热膜,其总有效电加热能量转化率高,且具有稳定的加热性能,能够低压驱动,低电流,低功耗;本发明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采用多组平行设置的石墨烯发热线路,在使用时,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控制其中一组、二组或多组进行通电工作,更为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热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尤其还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车内外存在温差,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容易结雾,如果不及时清除,容易遮挡视线,影响驾驶。现有的除雾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一是采用热风从下至上吹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面,使前挡风玻璃加热,从而在风热的作用下除去雾;另一种就是采用发热膜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加热,从而将使雾气挥发除雾。
现有的这两种方式存在着能耗较高的缺陷,尤其是第二种采用发热膜进行加热的方式,无论车内外温差多少,不能实时根据环境调节功率;其一直处于额定功率工作,且无法直观的发现,经常忘了关闭,耗能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发热膜进行除雾能耗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包括透明基底膜以及贴合在透明基底膜表面的透明覆盖膜;所述透明基底膜与透明覆盖膜之间设置有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由多组相互平行的石墨烯发热线路组成。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透明基底膜的一侧设置有一体的向外延伸的连接片,所述石墨烯发热线路的端部均设置在连接片上,且石墨烯发热线路的端部设置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片上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中心开设有通孔。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多条折痕。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透明基底膜和透明覆盖膜中均添加有钨、钒、锡、锑的多种金属氧化物经过高温烧结、杂化萃取制得的超微纳米粒子,其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和吸收红外线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一圆形的中间膜,该中间膜上设置有与石墨烯发热线路对应的易撕条;
S2、将中间膜粘贴在圆形的透明基底膜上,然后将易撕条撕去,使得在透明基底膜上暴露出与石墨烯发热线路相同的空处;
S3、将完成S2的透明基底膜平铺在多中心旋涂机构的旋涂盒内,透明基底膜有中间膜的一侧向上,然后将石墨烯溶液倒入旋涂盒内,盖上盖板压紧;
S4、通过多中心旋涂机构多次调节旋转中心并调节旋涂速度后,完成旋涂与干燥;
S5、取出透明基底膜,将透明基底膜上残存的中间膜撕去,然后在透明基底膜具有石墨烯发热线路的一侧张贴透明覆盖膜;
S6、裁切出外形,并在连接片处冲出通孔,然后将对应于连接片位置上的一部分透明覆盖膜裁减掉,使得连接片上的环形结构能够暴露出来;最后在连接片上对折几次形成折痕,至此完成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用透明石墨烯发热膜的制造。
作为优选,上述其中的S3以及S4中提到的多中心旋涂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墨石墨烯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牛墨石墨烯应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4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串口加密的ECU自动化激活系统
- 下一篇:智能可视化无人潜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