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V型推力杆的整体成型制造方法及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1861.0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5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荣;陈欣华;郭春杰;廖勇;李佩林;唐飞宇;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戈橡胶塑料(株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02 | 分类号: | B21J15/02;B21J15/14;B21J15/42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王宏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推力 整体 成型 制造 方法 工装 | ||
一种汽车V型推力杆的整体成型制造方法及工装,先通过工装将汽车V型推力杆的各个零部件水平精确定位到所要求的空间位置,再通过铆接模具一次铆接的方式将推力杆的各个零部件铆接成一个整体;将推力杆的各个零部件分别放置在同一个浮动平板上的各个铆接夹具中,再通过各个铆接夹具与铆接压模配合一次将推力杆的各个零部件铆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汽车V型推力杆。本发明利用4个压模头浮动模压一次成型汽车V型推力杆,实现了球头、套管快速准确定位,铆接一次成型,受操作人员操作因素影响小,稳定性一致性极高;同时亦能很好的控制铆接后两小球头中心不等高的问题,可将此高度差从5mm以上控制到1~2mm。适用于类似结构的各种V型杆件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工装,具体为一种汽车V型推力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工装;该种汽车V型推力杆的制造方法及制造工装可以将推力杆的各种零件精确定位到所要求的空间位置,再通过一次铆接的方式将产品加工完成;属于预制成型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V型推力杆广泛应用于空气悬架和多桥平衡悬架,市场年需求在100万套以上;目前其主要结构采取球头与套管的装配结构,即V型推力杆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V型的汽车推力杆(如附图1所示);这种套管结构的汽车V型推力杆主要采用焊接和热铆接工艺将各个部件整体连接起来。
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种焊接结构推力杆受焊接材料及国内焊接工艺水平的限制,容易出现过焊接不牢等,质量稳定性差,而且焊接工艺在V型球头端不易实现。所以现在普遍转为采用热铆接方式将V型球头、两个小球头和套管连接成整体。由于汽车V型推力杆为“V”字形状,成为了一个平面,所以铆接时不是很方便;目前的热铆接使用分体式单头铆接工装,这样需要通过三次或四次铆接成型。这种方法制造出的产品能较好保证球头与套管链接强度,并达到一定尺寸精度,但精度只能保证在5mm以上。此种加工方式类似于堆积木,由单个的积木开始,一步一步堆积成最终的产品形态。然而随着车辆质量的要求提高,装配尺寸精度,尺寸一致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空间尺寸现有这种单头逐步铆接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其要求,精度上更难达到要求,成品率不高。之所以这样,主要是这种通过单头逐步铆接很容易造成V型球头、两个小球头在空间的位置精度不精确,误差达到高度差从5mm以上,从而给汽车的整体装配带来不便,其结果是不得不放大整体装配的公差要求,这样也就会导致整体装配的精度降低,汽车推力杆的受力情况也不是很好,很容易出现单边受力的情况,从而影响汽车推力杆的整体使用寿命,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通过查询检索为发现相同的技术报道,只有相关领域的技术文献,最为接近的由以下几篇:
通过查询检索未为发现相同的技术报道,只有相关领域的技术文献,最为接近的由以下几篇:
1、专利号为CN200610136726.3,名称为“一种汽车推力杆球头与套管组件及组装工艺”,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推力杆球头与套管组件及组装工艺,包括推力杆球头与套管,其推力杆球头与套管连接部位为波纹形状连接的。其组装工艺包括:1、将推力杆球头与套管连接部位加工成波纹形状;2、将套管与推力杆球头连接部位加工成相配的薄壁套筒,套管与推力杆球头连接部位为过盈配合;3、设定油压机压力参数;4、设定中频加热炉功率和加热时间参数;5、加热套管—将套管插入中频加热线圈,启动中频加热炉加热套管;6、将加热好的套管迅速插入铆接专用工装,闭合油压机,使铆接球头球头波纹部分与套管铆合在一起;7、利用套管加热后可塑性,用压力机通过模具使套管依据推力杆球头波纹形状变形,随着套管温度的降低,使套管和球头产生一定的过盈量。但是该专利仍只是一种限于单头铆接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戈橡胶塑料(株洲)有限公司,未经博戈橡胶塑料(株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1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