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水稻的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1370.6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杜灿灿;曾生元;胡庆峰;杨军;李闯;孙立亭;龚红兵;景德道;林添资;余波;钱华飞;巫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泉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08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竞争性 优势 水稻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水稻的育种方法,通过简化的叶龄标记方法和明确的叶龄指标混合抗病育种途径、玻璃温室加代快速高效的选育具有竞争优势的水稻新品系。本发明的育种方法有利于解决快速出叶型品种选育过程中标记叶龄过程繁琐复杂、耗时耗工的问题;有利于培育强恢复力、氮高效的快速出叶型水稻材料;同时该选育方法混合了稻瘟病抗性筛选、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肥料施用时期调整多种手段,选育出的品种具有更强的抗性、更优的品质,从而具有竞争性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的育种方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水稻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叶片的形成与发育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水稻主茎上连续两张叶片发生的时间间隔(天/叶,day/leaf)称为叶热间距(或出叶间隔,Phyllochron),反应了水稻出叶速度的快慢,也是水稻株型建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50年代广东农科院的黄耀祥先生就基于长期育种实践提出了“半矮秆丛生快长”的超高产株型模式。“丛生快长”就是要求水稻营养期快速发育,早够苗(田间茎蘖数达到预期的成穗数),且为后期形成大穗奠定基础。以此思想为指导,广东农科院成功育成了以特青、桂朝2号为代表的一系列超高产品种。因此水稻营养期出叶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水稻育种目标性状。
温度、水浆管理、种植密度等因素改变对水稻的影响常常会通过水稻出叶速度反应出来,同时叶龄动态与其他器官的发育进程之间又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生产上依据出叶速度指导肥料用量与时间促进肥料合理利用、指导水浆管理促进水稻生长与病虫害预防是一种科学安全的方法,目前一些地区也推出了基于叶龄检测的水稻种植技术,但是传统的叶龄调查方法需要以第三叶作为起始叶标记,单叶标记数字(3、5、7、9……)直至齐穗期。该方法操作繁琐、难度系数大,消耗大量人力,不适用于大规模育种工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水稻的育种方法;省时省力,操作便捷,快速高效。
技术方案: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竞争性优势水稻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快速出叶型的籼稻材料为供体亲本,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品种为受体亲本,杂交得F1,F1与受体亲本回交得BC1F1;
(2)从BC1F2开始,每个单株都进行叶龄标记,根据叶龄指标选育位于快速优势区内的植株;同时对当选株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的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选择稻瘟病、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的单株;
(3)从BC1F3开始,播种后继续进行叶龄指标、稻瘟病抗性、白叶枯抗性的筛选,筛选出叶速度快、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株系;
(4)玻璃温室模拟水稻适宜生态环境进行加代与出叶速度快、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株系选择,加快育种进程,筛选出快速出叶抗病新品系。
更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供体亲本快速出叶型的籼稻材料为镇恢832。
更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受体亲本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品种为粳稻材料淮稻5号、粳稻材料镇稻18号、粳稻材料南粳5055、籼稻材料明恢63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品种为受体亲本,有利于更快速的选育出可应用的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
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位于快速优势区内的植株为叶龄指标移栽后30d内出叶间隔期小于4.21的植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1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