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曲率模态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5305.2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9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孟昭博;任现才;赵腾飞;高飞飞;张婷;王善伟;柴山清;刘玉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曲率 离散 变换 构件 损伤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曲率模态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数值模拟或动力特性模型试验测量获得梁损伤前、后的一阶位移振型;
(2)对梁损伤前、后的一阶位移振型,采用中心差分法求得梁损伤前、后的一阶曲率模态;
(3)选用bior6.8小波函数对损伤前、后的一阶曲率模态进行三层离散小波变换,获得损伤前、后的高频小波系数,并作差得到小波系数差;
(4)绘制小波系数差变化曲线,根据小波系数差的突变对梁裂缝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并用小波系数差的数值大小估计裂缝损伤程度;
即小波系数差指标与损伤程度的关系为:
y=1.088×10-3x2+1.475×10-2x+6.97×10-2 (1)
其中:x为损伤程度;y为小波系数差损伤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曲率模态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数值模拟中,通过材性试验确定梁模型的基本参数,基本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剪切模量,建立损伤前、后梁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求得损伤前、后梁一阶位移振型;
在动力特性模型试验中,首先确定梁划分份数,其次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数量确定模态试验方法,最后选定具体模式试验方法对梁进行模态试验,求得损伤前、后梁一阶位移振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曲率模态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限元模型、动力特性模型为实际梁结构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曲率模态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动力特性模型试验中,模态试验方法主要分为单参考点锤击技术和多参考点锤击技术,其中单参考点锤击技术又分为力锤固定和力锤移动两种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曲率模态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动力特性模型试验中,梁测点数目不少于9个,并且损伤前后测点位置布置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曲率模态和离散小波变换的梁构件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梁损伤前、后位移振型采用中心差分法,对位移振型二次求导,求得梁损伤前、后一阶曲率模态公式如下:
其中,φiu”(j)为无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曲率模态值;φid”(j)为有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曲率模态值;φiu(j-1)为无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1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振型值;φiu(j+1)为无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1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振型值;φiu(j)为无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振型值;φid(j-1)为有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1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振型值;φiu(j+1)为有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1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振型值;φiu(j)为有损状态下结构第i阶模态在j节点或试验测点处的振型值;l为相邻节点或试验测点的距离。节点表示为在有限元网格划分中单元之间的距离;试验测点表示两个加速度传感器直接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大学,未经聊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53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