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成型电流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7335.9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1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孙炎;吴明明;黄文斌;叶明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毛凯 |
地址: | 315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成型 电流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成型电流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传感器内部模块,和对传感器内部模块采用热熔胶封装,实现传感器内部模块的整体包裹,使得冷却后的热熔胶包覆在整个传感器内部模块的外侧,其中,传感器内部模块包括:线路板组件,支撑组件,聚磁组件,第一线圈组件,第二线圈组件以及母排。本发明通过热熔胶实现了一体化成型电流传感器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流传感器,特别是一种一体化成型电流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制造业大环境降本增效策略的推进,电流传感器传统的设计思路已难以满足降本增效的需求。传统的电流传感器基于不同的原理,产品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基本都是由内部PCBA、感应器件、外部壳体及灌封胶等组成。此种结构组成的产品,其技术设计方案成熟,工艺路线稳定,一致性好。
由于现有的传感器均具有外部壳体,在装配整个传感器时,基本的装配工序是基于外部壳体,然后将传感器的其他部件逐个安装于外部壳体内,而后进行灌胶封装,这样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其一,装配工序比较复杂,如果发生错装或者漏装,需要重新装配,耗时较长;其二,母排是传感器零部件中用以输送电的部件,一般情况系呈U型结构设置,当其安装于壳体内时,需要进行两次折弯,才能完成安装;其三,灌胶封装容易产生内应力,从而影响传感器使用的精度,另外,还会造成封装开裂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的电流传感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体化成型电流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内部模块,和对传感器内部模块采用热熔胶封装,实现传感器内部模块的整体包裹,使得冷却后的热熔胶包覆在整个传感器内部模块的外侧,其中,传感器内部模块包括:
线路板组件,包括PCB板,和与PCB板电连的插针,其中,当热熔胶包覆在传感器内部模块的外侧时,插针上与PCB板电连的部分位于热熔胶内,插针上远离PCB板电连的部分位于热熔胶外,且线路板组件呈竖直设置;
支撑组件,呈水平设置,支撑组件包括支架,且支架的一端通过支架连接件电连于靠近插针一端的PCB板上;
聚磁组件,连接于支架的另一端,并与该端的支架形成嵌套配合,其中,聚磁组件上设置有两个呈上下分布的连接区域,分别为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
第一线圈组件,包括与第一连接区域形成嵌套配合的第一线圈骨架,和缠绕于第一线圈骨架上的第一线圈,其中,第一线圈骨架的一端通过第一骨架连接件与PCB板电连接;
第二线圈组件,包括与第二连接区域形成嵌套配合的第二线圈骨架,和缠绕于第二线圈骨架上的第二线圈,其中,第二线圈骨架的一端通过第二骨架连接件与PCB板电连接;
多根母排,呈独立设置,且母排呈U型设置,其中,母排的封闭端夹持在第一线圈组件和第二线圈组件之间,母排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二线圈组件,当热熔胶包覆在传感器内部模块的外侧时,母排的封闭端位于热熔胶内,母排开口端的两侧位于热熔胶外。
在上述的一体化成型电流传感器中,在第一线圈骨架或者第二线圈骨架上设置定位柱,且设置于第一线圈骨架上的定位柱为第一定位柱,设置于第二线圈骨架上的定位柱为第二定位柱,其中,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一个,或者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
在上述的一体化成型电流传感器中,当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一个时,两个第一定位柱分别位于第一线圈骨架的两端,一个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二线圈骨架上远离PCB板的一端;当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时,一个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线圈骨架两端中的任意一端,两个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二线圈骨架地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7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