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螺纹钢生产的转炉造渣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1295.7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6 | 分类号: | C21C5/36;C21C7/00;C21C7/06;C22C3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王臣超 |
地址: | 27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螺纹钢 生产 转炉 造渣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螺纹钢生产的转炉造渣工艺,本发明转炉出钢时采用滑动出钢口挡渣,减少下渣量,并在出钢过程中加入石灰石,充分利用石灰石生料的特性,造渣效果更加迅速有效,并且渣面不易结坨,缩短了精炼调渣时间,工艺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入石灰石后能有效提高钢包内炉渣碱度,控制出钢后的炉渣碱度≥2.0,为碳化钙脱氧提供了有利条件,出钢后立即加入碳化钙,在钢包底吹的作用下,利用碳化钙良好的发泡性,在进LF精炼之前碳化钙充分反应,提前成渣,由于碳化钙发泡性良好,提高了渣面保温效果,同时由于提前成渣,钢水中夹杂物能更有效的上浮去除,提高了精炼工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转炉工序,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螺纹钢生产的转炉造渣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钢材消费有着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特点,建筑业和工业钢材消费约占钢材总消费量的90%左右,其中建筑用钢所占比重为50%。由于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对建筑钢材需求很大。螺纹钢作为主要的建筑用钢材,消费一直占据着中国钢材生产的较大比重,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设。螺纹钢是热轧带肋钢筋的俗称,是国民经济建设中广泛应用的基础材料之一,在严峻的钢铁形势下,低成本的螺纹钢筋生产一直是现场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目前钢铁厂生产螺纹钢一般采用铁水→转炉冶炼→吹氩(LF精炼)→连铸→中小型轧制,其中转炉冶炼是重要环节,考虑到成本控制,钢厂一般在转炉直接合金化,但是钢水在转炉阶段脱氧能力有限,造成到精炼炉后炉渣氧化性较强,全铁含量在10%以上,钢中夹杂物去除不充分,而精炼阶段时间同样有限,进而影响铸坯质量控制,同时此种工艺条件下也影响钢包的抗侵蚀能力,造成周转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螺纹钢生产的转炉造渣工艺,基于现有转炉冶炼条件下采用滑动出钢口挡渣,减小下渣量,并在出钢后期加入石灰石,迅速成渣,提高钢包内炉渣碱度,同时出钢结束后在渣面立即加入活性碳化钙,利用碳化钙良好的发泡性,在进精炼之前充分反应,提前成渣,实现炼钢工序造渣工艺前移,进一步提高钢水洁净度,对钢铁厂螺纹钢生产质量和成本控制意义重大。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螺纹钢生产的转炉造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转炉冶炼:采用顶底复吹转炉生产,转炉过程采用高拉补吹工艺,后期结合副枪测量判定吹炼终点;
(2)转炉出钢过程控制:转炉出钢时采用滑动出钢口挡渣,全面取代挡渣器挡渣,有效提高了挡渣成功率和减少钢包下渣量,出钢前期加入锰硅合金和增碳剂,锰硅合金和增碳剂的加入量分别为2500~3000kg和50~150kg,保证钢水成分符合技术要求,出钢后期加入石灰石造渣,控制炉渣碱度≥2.0;锰硅合金和增碳剂是根据螺纹钢钢种要求配加,不同加入量对应不同的成分要求,锰硅合金加入一般在2500~3000kg,增碳剂加入在50~150kg,两者均是在出钢过程中加入,即在出钢1/3左右开始加入;石灰石加入量在350~450kg之间,主要作用是防止回磷和提高炉渣碱度,加入量主要是根据炉渣碱度≥2.0考虑的;
本发明利用滑动出钢口挡渣效果更好,减少造渣料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造渣效果;
本发明是在转炉冶炼之后加入石灰石,优点在于石灰石在出钢过程中加入可利用钢水的冲击和高温作用,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即能分解反应,迅速成渣;即,在出钢过程中对钢包内炉渣改质,炉渣改质目的是为了给精炼炉提前创造良好的精炼条件,加入石灰石后迅速成渣,提高钢包内炉渣碱度,达到2.0以上,可有效防止出钢过程中的回磷现象;
并且加入石灰石则可充分利用其生料的特性,即,在高温作用下石灰石可自行炸裂、分解,迅速成渣,杜绝了这种渣料结坨的疑难问题出现,不会影响后续精炼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1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弧增材制备三偏心蝶阀密封面熔覆层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工位在线电路板测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