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用旋转视窗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66336.3 | 申请日: | 2022-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3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为强;侯贺营;魏海峰;徐浩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B19/00 | 分类号: | B63B19/00;B63B19/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徐福敏 |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旋转 视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用旋转视窗,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包括主动固定部和从动固定部,主动固定部和从动固定部均设置在船舶驾驶室舷窗旁的船体上;旋转透视窗部,旋转透视窗部设置在固定部上,旋转透视窗部包括旋转固定座部、风轮、防护壳和旋转玻璃,旋转固定座部设置在固定部上,风轮和防护壳均设置在旋转固定座部上,旋转玻璃设置在风轮上;高压输气动力部,高压输气动力部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高压输气动力部包括高压空气压缩机和高压输气管,高压空气压缩机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高压输气管连接在高压空气压缩机上。本发明不需要破窗安装、能够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旋转视窗位于驾驶室舷窗上的位置,并且不占据旋转视窗可视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视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用旋转视窗。
背景技术
一般旋转视窗主要包括一个高速旋转的透明玻璃圆盘,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附着在透明玻璃上的附着物如水、雪花等甩开,以保证透明玻璃的透视度。船舶用旋转视窗安装在船舶驾驶室舷窗中,工作时电机带动玻璃旋转盘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的作用,把海浪、雨水、雪花立即甩掉,使雨水、雪水、海水不能附着在玻璃旋转盘上,从而保持驾驶室视线清晰。
目前的旋转视窗安装在船舶驾驶室舷窗上时需要破窗安装,在瀑雨天或大海浪拍打航窗时,雨水或海水可通过旋转视窗的旋转盘与主架框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室内;另外室外的粉尘、气体(雾气、嗅气、有害气体等)通过此间隙进入室内,对人体健康和船舶驾驶室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传统的旋转视窗很难满足现时舰船航运要求,特别是高速快船、油船、危险化学品船等对设备的水密性及气密性要求高的船舶。
由于旋转视窗为破窗安装,旋转视窗的视线方位固定,当驾驶人员需要对船舶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时,则需要预先破窗安装多个不同方位的旋转视窗,进一步加大了船舶驾驶室的粉尘和气体侵入概率。
又由于目前的旋转视窗,典型结构为驱动装置安装于圆盘的圆心处,通过支撑臂将其与固定环固定在一起;此结构设计造成驱动装置和支撑臂的面积占据了整片可视旋转视窗内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的面积,致使驾驶室工作人员从旋转视窗观察时视线不良。
因此,设计一种不需要破窗安装、能够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旋转视窗位于驾驶室舷窗上的位置,并且不占据旋转视窗可视面积的一种船舶用旋转视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用旋转视窗,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用旋转视窗,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主动固定部和从动固定部,所述主动固定部和所述从动固定部均设置在船舶驾驶室舷窗旁的船体上。
旋转透视窗部,所述旋转透视窗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旋转透视窗部包括旋转固定座部、风轮、防护壳和旋转玻璃,所述旋转固定座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风轮和所述防护壳均设置在所述旋转固定座部上,所述旋转玻璃设置在所述风轮上。
高压输气动力部,所述高压输气动力部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高压输气动力部包括高压空气压缩机和高压输气管,所述高压空气压缩机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所述高压输气管连接在所述高压空气压缩机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固定座部包括第一轴承外圈、第一轴承内圈、滚珠和橡胶垫圈,所述第一轴承内圈、所述滚珠和所述橡胶垫圈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外圈上;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内侧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一滚珠槽,所述第一滚珠槽横向截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一滚珠槽深度小于所述滚珠半径,所述第一滚珠槽直径与所述滚珠直径相同。
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外侧面沿周向设置有第二滚珠槽,所述第二滚珠槽横向截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二滚珠槽深度小于所述滚珠半径,所述第二滚珠槽直径与所述滚珠直径相同;所述滚珠呈球状,所述第一轴承内圈通过所述滚珠嵌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6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