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收发模块仿真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65520.6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9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叶雨农;王皓岩;刘杰;李苗;汪志强;李嵬;戴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35;G06F1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赵吉阳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收发 模块 仿真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光电微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电收发模块仿真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确定光电收发模块中的目标器件;基于预设的光电收发模块知识图谱,筛选出与目标器件对应的目标器件仿真模型;将目标器件仿真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载入光电收发模块对应的仿真拓扑图,根据仿真拓扑图,对光电收发模块进行仿真。本公开可以依据仿真拓扑图构建仿真环境,驱动异构模型及工具开展仿真活动,方便用户复用已有的仿真模型,避免用户对仿真模型进行低效检索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光电收发模块设计仿真过程中仿真模型的筛选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了光电收发模块的设计仿真效率与仿真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电微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收发模块仿真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电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对计算机技术愈发依赖,整个设计过程通常依托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CAE)软件进行开发。电子产品研发成功后会留存若干不同专业的设计仿真模型,这些模型凝聚了设计师对产品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对这些模型的合理存储及有效二次利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企业中,如何实现项目积累的多类模型在设计团队中的有效复用,减少工程师的低效重复工作,是赋能企业级仿真模型资源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现有解决方案中,各类模型往往散落在数据系统的各个角落,或者缺乏针对模型的基础信息如数据格式、模型应用层级等的专项管理,对模型复用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无法实现基于设计需求快速响应的模型推送。同时,现有的模型管理方式,往往依赖系统管理员对已有模型的熟悉程度,或者需要设计师对模型进行逐个筛查,这使得模型的复用效率极低。
光电微系统产品的开发过程面临多功能模块的集成需求,在仿真过程中需将不同功能模块进行联合仿真,并依据仿真结果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然而,上述过程依据传统方法进行仿真时面临诸多难点,包括:为实现跨工具的调度仿真,工程师需对多专业异构工具的接口进行学习;为实现多工具的统一驱动,工程师需编写相应的脚本进行仿真工程的驱动,且这些脚本往往因不具有共性而不易被再次复用;跨工具仿真结果缺乏统一的数据处理及收纳管理条件,且仿真设计涉及的工具多数据格式多,往往给工程师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
光电收发模块在通信系统中的工作主要是完成电光转换和光电转换,是光通信设备中进行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的核心器件之一,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高级路由器、虚拟现实等数据流量较大的领域。光电收发模块通常包含了光电探测器、跨阻放大器、限幅放大器、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电光调制器、偏压控制电路、驱动电路、激光器、自动功率控制电路、自动温度控制电路等多种器件单元,涵盖了光学结构仿真、光模场仿真、电磁、热学仿真等多种仿真模型。因此,如何减少光电收发模块设计仿真过程中跨领域联合仿真的工作量、建立可复用的系统性仿真方法,是提高设计工程师工作效率的关键问题。
传统光电系统元器件库的构建通常立足于最终产品,设置的产品分类条件通常相对简单,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模型管理方式也不成体系,特别是面对同一个器件多种模型(光学、电磁、热等)时,不仅很难满足将不同模型适当地推送至不同专业的设计师的实际需求,还会在设计过程中给设计师带来重复的工作量及额外的沟通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光电收发模块仿真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电收发模块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光电收发模块中的目标器件;
基于预设的光电收发模块知识图谱,筛选出与所述目标器件对应的目标器件仿真模型;
将所述目标器件仿真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载入所述光电收发模块对应的仿真拓扑图,根据所述仿真拓扑图,对所述光电收发模块进行仿真。
可选的,所述光电收发模块知识图谱根据以下步骤构建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5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