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500Mpa级冷硬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9640.5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9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刘丽萍;杨峰;逯志强;李可斌;张靖雨;艾兵权;王海龙;徐玉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8;C21D1/18;C21D6/00;C21D8/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幸 |
地址: | 06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500 mpa 级冷硬热 成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一种1500Mpa级冷硬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20~0.28%,Mn:1.2~1.5%,S≤0.005%,P≤0.020%,Si:0.15~0.35%,Als:0.03~0.05%,Cr:0.18~0.35%,N≤0.006%,Ti:0.03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卷取、酸洗、冷轧、热冲压成形工序。本发明生产的冷硬热成形钢抗拉强度≥1500Mpa,弯曲性能、耐氢致延迟开裂性能优异,省去了退火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1500Mpa级冷硬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要求不断提升,千兆帕及以上超高强钢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高强钢在进行冷成形加工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回弹严重、开裂风险大的问题,而热冲压成形钢的工艺是将板料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状态,快速转移到具有均匀冷却系统的模具中高速冲压成形,同时进行冷却淬火处理获得具有均匀马氏体组织的超高强钢零件,不仅成形性好,可冲压复杂的结构件,且可以消除回弹影响,零件精度高,质量好。
目前广泛使用的热成形钢为Mn-B系钢,其淬火后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伸长率达到5%。生产流程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卷曲、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和热冲压成形淬火,但是存在生产流程长、能耗高、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500Mpa级冷硬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所生产的冷硬热成形钢组织基本为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成形性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1500Mpa级冷硬热成形钢,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20~0.28%,Mn:1.2~1.5%,S≤0.005%,P≤0.020%,Si:0.15~0.35%,Als:0.03~0.05%,Cr:0.18~0.35%,N≤0.006%,Ti:0.03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冷硬热成形钢的显微组织中马氏体的体积占比≥95%。
所述冷硬热成形钢屈服强度950~1250Mpa,抗拉强度≥1500Mpa,延伸率A50≥6%,热成形回火后横向三点弯曲角度≥90°且经180°弯曲后在0.1mol/L的HCl水溶液中浸泡300h不开裂。
上述1500Mpa级冷硬热成形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卷取、酸洗、冷轧、热冲压成形工序;
所述热冲压成形工序,冷轧工序得到的冷硬带钢在900~950℃保温3~6min,热冲压成形-淬火处理的温度为750~780℃,以≥30℃/S的速度冷却至150~250℃,然后在170~220℃保温25~35min进行回火。
所述热轧工序,精轧入口温度为1020~1090℃,终轧温度为840~880℃。
所述卷取工序,卷取温度620~660℃。
所述酸洗工序,酸液浓度150~220g/L,酸洗速度100~130m/min。
所述冷轧工序,冷轧压下率≥50%,冷硬带钢厚度为0.7~2.5mm,冷硬带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未经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96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