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存二氧化碳的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8920.4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6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祥;田蓉;高雨;张梦;朱嫚嫚;裴若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28;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存 二氧化碳 固体 废弃物 陶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存二氧化碳的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秸秆纤维网的制备;S2.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的制备;S3.含钙溶液的制备;S4.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的制备;S5.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S6.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本发明选用天然废弃材料作为前驱体合成CO2吸附剂,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可以利用部分前驱体中杂质的增益效应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吸附效率及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存二氧化碳的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中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O3、N2O、CH4、CFCS(氯氟碳化物)、HFCS(氢化氯氟碳化物)、SF6(六氟化硫)。这些温室气体会起到玻璃(塑料薄膜)的作用,使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导致地面温度上升,而阻挡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穿透,使地球变成一个大暖房,这就是温室效应。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过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大类,而后者是导致近些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但是,相比于其他温室气体,CO2分子以数百倍的大气浓度和数倍在大气中的保留时间,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排在首位,约占55%,同时引起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大规模储存与固定CO2是CO2减排的主要途径,包括地质储存、海洋储存以及矿物固定。矿物固定是指CO2与含有碱性或碱土金属元素的矿石或固体废弃物反应,生成永久的、更为稳定的碳酸盐的过程,模仿了自然界中矿物吸收CO2的过程。地球上可用来固定CO2的矿物矿石原料储量远远超过化石能源的储量,因而人类排放的CO2可以完全被矿物吸收。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冶炼及化工过程废渣等固体废物。选用天然废弃材料作为前驱体合成CO2吸附剂,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还可以利用部分前驱体中杂质的增益效应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吸附效率及循环稳定性,因此极具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存二氧化碳的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方法,选用天然废弃材料作为前驱体合成CO2吸附剂,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还可以利用部分前驱体中杂质的增益效应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吸附效率及循环稳定性。
技术方案:一种封存二氧化碳的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秸秆纤维网的制备:将秸秆纤维短切蒸汽爆破处理后支撑纤维网;
S2. 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的制备:将固体废弃物研磨,并筛选粒径为10-100目的固体废弃物颗粒,将固体废弃物颗粒和秸秆纤维网相间铺设,并在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抖动,使固体废弃物运动至秸秆纤维网中,再用热压机热压制成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
S3. 含钙溶液的制备:在硝酸钙水溶液中加入尿素,制备含钙溶液;
S4. 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的制备: 将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浸泡于含钙溶液进行超声搅拌,待含钙溶液水解后进行干燥,将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煅烧,然后置于氮气氛围中煅烧,得到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
S5. 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将步骤S4制备的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复合秸秆纤维网进行破碎得到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陶粒;
S6. 固体废弃物陶粒的制备:将步骤S5制备的含氧化钙固体废弃物陶粒加入至有机胺甲醇溶液中,充分搅拌,然后将甲醇挥发得到固体废弃物陶粒。
优选的,所述秸秆纤维网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8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