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养道路驾驶习惯的模拟驾驶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5111.8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5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千种幻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G09B9/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千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0 | 代理人: | 王玉玲 |
地址: | 1026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道路 驾驶 习惯 模拟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模拟驾驶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培养道路驾驶习惯的模拟驾驶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该模拟驾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判定驾驶意图;若驾驶员存在改变当前车辆状态的驾驶意图,则检测驾驶员的操作行为,判断当前反应是否满足驾驶规范;若不满足驾驶规范,则生成虚拟危险事件,并输出符合驾驶规范的教学信息;若驾驶员在预设时间内完成了全部操作,则记录驾驶熟练度数据;根据不同的教学事件的驾驶熟练度数据,调整不同教学事件在虚拟场景中的出现频率。本发明能够通过虚拟危险事件强化学员对驾驶习惯的记忆,并自适应调整各种事件在虚拟场景中的出现频率,进而强化学员对驾驶熟练度不高的事件的培训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驾驶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培养道路驾驶习惯的模拟驾驶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不良驾驶习惯,例如:上车不系安全带、点火时不检查挡位、起步时忘松手刹、转向前不打转向灯、停车不回空档不拉手刹、变向改道时不探查车周环境等,往往是交通事故的诱因,也是驾考的必考内容。根除了不良驾驶习惯,会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大幅提高驾考通过率。
然而,在人为教学模式中,学员不良的驾驶习惯,不易被及时察觉和修正。在模拟器教学体系中,驾驶习惯与考试项目操作流程教学混为一谈,既增加了流程长度,又没起到强调效果,并且大多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的讲解演练,是否正确操作主要依靠学员的记忆能力,但记忆的提取容易受情绪和环境影响,导致考试通过率降低。此外,在项目演练中,若学员采用了错误的驾驶习惯,仍然可以完成整个项目,习惯上的错误操作一般不会对驾驶进程产生影响,没有及时的错误反馈机制,故容易被忽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采用VR模拟驾驶设备对学员的驾驶习惯进行培养,例如监控用户在起步停车时候的操作行为,若不符合驾驶规范,则通过模拟熄火、震动、声音等进行反馈,并禁止用户进入下一阶段的模拟驾驶。也有例如公开号为CN114818239A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一种驾驶人风险感知能力评价系统及管理平台,通过计算驾驶人在各风险场景中的得分,综合评价其风险感知能力。但是上述方式是通过重复性刺激强迫用户记住规范动作,这种训练方式对起步停车等车辆驾驶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件有较好的训练效果,对于道路驾驶过程中不经常发生的事件难以获得良好效果,一方面因为该事件不一定在每次的虚拟场景中出现,用户训练次数不足,难以强化形成记忆;二方面因为道路驾驶环境需要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应付实时路况,通过熄火、震动、声音等干扰驾驶员注意力的方式进行提示难以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况且因为某个驾驶动作不合格而熄火退出道路驾驶虚拟场景,也难以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虽然可以进行打分评价,但后续对不良习惯的纠正尚未有更优化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道路驾驶习惯的模拟驾驶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通过对不符合驾驶规范的操作行为生成危险事件,强化学员对驾驶习惯的记忆,并通过对驾驶熟练度的检测,自适应调整各种事件在虚拟场景中的出现频率,进而强化学员对驾驶熟练度不高的事件的培训强度。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培养道路驾驶习惯的模拟驾驶方法,包括:
获取虚拟场景中模拟驾驶的车辆在当前路况环境中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判断驾驶员响应当前教学事件的驾驶意图;
若该驾驶员存在改变当前车辆状态的驾驶意图,则检测驾驶员的操作行为,根据其操作行为判断该驾驶员的当前反应是否满足驾驶规范;
若该驾驶员当前反应不满足驾驶规范,则在当前路况环境中生成与该驾驶员的操作行为对应的虚拟危险事件,并输出符合驾驶规范的教学信息;
若驾驶员在预设时间内完成了符合驾驶规范的全部操作,则将该驾驶员本次的驾驶熟练度数据记为:
;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千种幻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千种幻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5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