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器总成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7612.1 | 申请日: | 202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5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魏广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2;F16F9/34;F16F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龚素素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总成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减振器总成,包括外储油筒、套接在外储油筒外侧的防尘罩、安装在外储油筒内的活塞杆、安装在活塞杆内端的活塞阀系以及安装在活塞杆内端固定活塞阀系的螺母,所述活塞杆穿出防尘罩端部的防尘罩固定盖,且活塞杆与防尘罩固定盖固定连接。这里活塞杆与外储油筒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及活塞阀系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不再具体详述。还包括设置在防尘罩固定盖和外储油筒相对一端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代替原有复原限位支撑座实现限位,以增大活塞杆的缓冲行程。取消了活塞杆上的复原限位支撑座,通过限位机构进行缓冲,这样可以增大活塞杆的形成,提高缓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器领域,特别涉及减振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越野车减振器的重要功用是有效衰减由底盘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在不平路面等条件下产生的振动,提升整车的操控稳定性和平顺性;同时,在越野车的车轮向下跳动时,减振器具有限制车轮极限下跳行程的作用。越野车减振器在压缩和复原工作时,减振器内部的油液会不停流动,当通过减振器内部的阀系时便会产生阻尼力,该阻尼力用于衰减由底盘悬架系统弹性元件产生的振动,在此过程中减振器会产生热量,需要散发到环境中。当减振器拉伸至最大长度时,可以限制越野车的车轮下跳至极限行程。由于越野车运行的道路工况较为恶劣,因此越野车减振器很容易出现击穿、散热不好导致漏油、内部活塞阀系脱落、断裂、防尘罩与外储油筒剐蹭等失效。越野车减振器分为越野车前减振器和越野车后减振器。
越野车后减振器一般为普通液压双筒式减振器,通常由活塞杆组件、外储油筒、上下连接结构、防尘罩组件、衬套、以及内部的工作缸、底阀阀系、活塞阀系、复原缓冲块、导向器、油封、减振器油液等零部件组成。
现有技术中,越野车的后减振器存在以下设计缺陷:
(1)现有越野车后减振器在一定的车辆安装空间内,由于减振器自身基长尺寸的影响,通常无法设计较大的行程,这是因为后减振器活塞杆上通常带有复原限位支承座,该支承座的作用是在减振器拉伸至最大长度时,支承复原缓冲块的下端面;
(2)现有越野车后减振器活塞阀系在和活塞杆紧固后通常对活塞阀系紧固螺母使用旋铆的机械防松方式,效果较差,由于越野车使用环境恶劣,经常出现活塞阀系脱落的问题;
(3)现有越野车后减振器活塞杆和上端连接设计成一体的活塞杆结构,在两者过渡段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出现活塞杆断裂;
(4)现有越野车后减振器在减振器压缩时无减振器自身的限位结构,在越野车后轮上跳限位装置失效时,越野车后减振器容易出现底阀系和活塞阀阀系的撞击,出现阀系击穿,从而导致后减振器内部的损坏。
(5)现有越野车后减振器防尘罩通常设计成直圆筒状,越野车在苛刻环境使用时,由于外界侧向载荷的作用,经常会使减后减振器的防尘罩和外储油筒产生剐蹭,从而影响减振器的外观,严重会产生后减振器外储油筒外表面油漆脱落后锈蚀。
(6)现有越野车后减振器普遍散热较差,容易出现减振器内部高温引发减振器油封失效后漏油。
针对于行程短的问题,如图1所示,复原限位支承座减小了活塞杆的行程,如何设计一种减振器总成及汽车,使其具有更大行程,提高缓冲效果,是该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减振器总成及汽车,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减振器总成,包括外储油筒、套接在外储油筒外侧的防尘罩、安装在外储油筒内的活塞杆、安装在活塞杆内端的活塞阀系以及安装在活塞杆内端固定活塞阀系的螺母,所述活塞杆穿出防尘罩端部的防尘罩固定盖,且活塞杆与防尘罩固定盖固定连接。这里活塞杆与外储油筒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及活塞阀系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不再具体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76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